正文

行走在爱恨之间(1)

白岩松:行走在爱与恨之间 作者:白岩松


白岩松

似乎是一个轮回,上一次因为做节目而紧张是10年前,1997年的香港回归,那种紧张,是因为经验不足的苍白感造成的;而这一次,10年之后的日本之行,却让我再度紧张并感受压力。原因不是经验不足,而是因为太清楚此次出发的不易——放纵情感,理智不会答应;而一味理智,公众的情感又如何面对?也因此,《岩松看日本》,分寸的拿捏成了最富挑战性的工作,像是一次赌博,容不得分心,带着压力出发。飞往东京的飞机是上午9点起飞,我到达机场时是7点半。手机收到母亲发来的短信,字里行间,尽是对中日间恩怨情仇的诠释,以及希望我在看日本的过程中字斟句酌、谨慎并更理智的期待。我猜想,这短信的内容,必是母亲一夜未睡或几夜未眠的产物。看来,紧张与压力不仅仅属于我一个人。

但是我们必须出发,不为别的,只为我们注定永远拥有一个不会搬家、以为很熟悉其实却很陌生、关系已经到冰点的邻居——日本。

去看日本,这个念头不是冲动的产物。两年前的《岩松看台湾》之行,最后一天晚上,台风在窗外肆虐,我们都闷在酒店里闲谈。面对将要结束的台湾之行,有同事问:“下一站看哪儿?”

我答:“看日本。”

“为什么? ”

“因为两国关系正处于僵局,媒体可不可以做些什么?同时,日本依然了解我们,可我们并不了解日本,面对未来,这是危险的!”

众人同意,但没人兴奋,因为谁都知道,以当时的中日关系,看日本像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梦,比未来近一点儿,却比现实远得多。一年后,我有机会去日本进行短期采访,见到了日本外务省有关官员及NHK的同行。当时我提出将要看日本的设想,并探讨可行性,对方的态度同样积极,这让我看到一种可能。回来后,在与《北京青年周刊》编辑的聊天中,第一次透露出正式准备《岩松看日本》,被问及时机何在?我说:“2006年底,小泉离任,新首相上台后不会第二天就去靖国神社,这为看日本留出宝贵时间。”并且在这次聊天中,我把看日本的定位确定为一句话:在爱和恨之前,先了解。

这些内容,都白纸黑字留在了杂志文章中。当时是2006年的4月初,中日关系依然在冰点,不过,我们已不像一年前那样悲观,因为隐隐感觉到一种变化即将出现。从创意到开始实施,时间过去了一年半,却依然比我们最初的设想快很多,《岩松看日本》正式拉开大幕;之后,一切顺利。

那么,去日本看什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