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用1.1欧元买1欧元(1)

幸运心理学 作者:(德)赫尔曼·歇尔


通常在理智的决定以及妥协背后隐藏着真正的非理性,那都是我们作茧自缚,我们以为这样就可以在自己以及他人没能察觉的情况下,坚持那些不理智的状况。但是有的时候,情况正好相反:当我们被要求去选择一条不理智的道路时,我们能明显做出理性的行动。

这是马丁·舒比克通过试验加以证明了的。马丁·舒比克是耶鲁大学的经济理论家,研究博弈论的专家之一。他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将1欧元放在拍卖台上拍卖,起拍价格为10欧分,每叫一次价,增加10欧分。第一位竞拍者报价20欧分。他赢了,用20欧分拿到了这1欧元,赚得了80欧分的利润。但是,他只是在没有其他竞拍者继续报价的情况下才能赢得这个拍卖。下一位竞拍者效仿他这么做,报价30欧分!整个过程如此继续下去。正常情况下,比较明智的拍卖程序是,最后一位竞拍者报价90欧分,这样他就能拿到最小的利润:10欧分。报价100欧分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所有人都不会从中获利。

如果你对人的本性有一点了解的话,就可以简单地预测到,有些人不愿意看到除他之外的其他人用90欧分换得1欧元。他们宁愿用最没意义的报价让前面一位报价者得不到哪怕小小10欧分的利润。这种卑鄙行为是根本不会让马丁·舒比克感兴趣的。后来,他在拍卖中加入一条额外的规则,使得整个拍卖过程更加有趣:报最高价格以及次高价格的两位竞拍者都必须将他们所提供的价钱交付给拍卖商。这就突然一下子增加了拍卖的紧张度,拍卖的风险就是:如果有人在拍卖结束不久前出价高过他,他还必须为此付出代价。

一般情况下,这样的一场拍卖是这么进行的,我有时也在报告中实施过类似的活动:报价不断上升,到达50欧分的界限时,报价就直接上升到90欧分。接下来,拍卖仍然在继续!报价一般都会升至1.3欧,之后还可能继续,直到有人拍板成交。这样,我经常从报价最高的竞拍者那里得到1.3欧,从次高报价的竞拍者那里得到1.2欧。冷静观察一下这种情况,为什么有人会花1.10欧元去换取1欧元呢?其中的理由是不言而喻的。设身处地地想想报价90欧分的竞拍者的境地:他会被另外一位报价1欧元的竞拍者超越。因此,报价90欧分的竞拍者必须为这次拍卖支付出90欧分,从而什么都没得到。报价1欧元的竞拍者却拿到了1欧元。当报价90欧分的竞拍者用1.1欧元的报价超过了报价1欧元的竞拍者时,那么虽然他有10欧分的损失,但是却拿到了1欧元。这比亏损90欧分,并且什么都拿不到更划算。刚刚报价1欧元、现在被报价1.1欧元的竞拍者超出的竞拍者当然也会想到这点,于是他报出1.20欧元的价格,如此继续下去。最后,一般总有两位竞拍者不断报出高于另一位的价格,他们都打算用多余1欧元的价钱去换来那1欧元。他们不断花出更多的钱,只是希望减少自己的损失。就像那些典当自己最后一件衬衫的赌徒一样,他们还寄希望可以再次赢回输掉的损失。

其实在经济生活中也存在这样的现象。亏损了一些钱之后,还会有更多的钱投出去,尽管对一艘已经不断下沉的轮船进行“事后投资”带来的再融资机会,比投资相同的钱去开展其他生意带来的机会要少得多。那些固执己见的人需要为此支付不理性成本,它们也叫“沉没成本”,凭借这个成本是永远不能够进行再融资的,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们必然会被浪费掉,并且是在自愿的情况下浪费掉的。因为与提前承认失败,立即干点其他事情相比,那些人认为这样花出去感觉更好。我们中的很多人都是这样的。进行投资时,尽管我们知道这样做根本没有意义,还是会继续。我们给自己和别人带来损失,仅仅因为我们已经开始了行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