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不一样的商业世界(6)

必要的改革:中国改革的路径和选择 作者:林木


在自己教授营销学的课堂上,在讨论营销要素和营销渠道建设这些企业关注的经营细节话题之外,张黎教授总是会不厌其烦地以《有闲阶级论》这本书来举例。书的作者是凡勃伦,是制度经济学创始人,也是一位大家。

在这本书中,凡勃伦沿袭了其一贯的学术风格,更多地从理论角度阐述他观察到的奢侈品。他认为,就奢侈品本质而言是有闲阶级对自我身份强调并与其他还需要劳作谋生的人区隔开的符号。早期原始部落所面临的恶劣生存条件使得每个人只能满足温饱,没有剩余产品。随着部落间出现战争,一个部落战胜另一个部落并抓取俘虏,往往就会由俘虏完成基础性劳动,生产力提高并产生剩余产品。因此获胜部落的一部分人,当然是对胜利起着关键作用的武士们由此不再需要工作,得以从日常的谋生活动中脱离出来,成为部落里更高的阶层,也就是有闲阶级。为了使自己与俘虏和本部落仍旧从事劳动的人区分开,这些胜利者会给自己身上加一些装饰,而这些装饰在日常的狩猎和农耕等生产活动中完全不需要,甚至会妨碍劳作,其存在的价值就是表明胜利者“有闲阶级”的身份。当生产发展,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能在自己身上进行装饰时,最早的胜利者就让贴身侍从也身着夸张的服饰,比如延续至今的贵族马车夫的制服、礼帽以及白手套,因为这些装饰性很强的服饰本身是极其不适合劳动的、不具使用价值,以此显示即使主人的这些仆从也是有闲的,即所谓的“代理有闲”,那么这就更突显了主人的“超级有闲”。往后,工业化大生产导致以前奢侈的产品大众化,使更多的人所能够消费,这样先前对这些产品消费所彰显的“有闲”不复存在,这就导致一些奢侈品由机器生产变成手工制作:手工制作的产品具有稀缺性、不易得和非标准化等特点,这样品鉴一个高端产品优劣的本事就成为判断某人是否有闲的一个标准、成为彰显“有闲”的利器,因为只有有闲阶级才有时间去研究琢磨,鉴赏出来手工作品的瑕疵在哪里。这种“费而无用”的鉴赏力在今天则是品味、身份和阶层的象征。

研究了近20 年营销的张黎教授认为,关于奢侈品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但是凡勃伦这样一位经济学者却直触问题核心。张黎教授说:“所谓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没有理论做基础的任何实践都很难产出源源不断的创造力。你要知道奢侈品出现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换言之,也就是人们购买奢侈品的根本诉求是什么,这远比单纯给MBA 学员们讲解如何做奢侈品营销有用得多。因为一切营销的出发点都是产品本身的核心价值,换言之,这个产品带给目标顾客的不可替代的功用。教给大家如何给奢侈品定价、门店怎么样选址、选明星代言的标准,这些当然都重要,但你必须理解奢侈品的核心价值并非是高品质带来的使用价值,其核心价值是购买者要与‘普通人’划出界限、彰显自己的社会地位,比如说有闲。比较来说,国家发展研究院的MBA课程更愿意教给大家这样的知识,而不仅仅是技巧。所幸,我们有这样的实力。”

2013 年11 月24 日,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陕西省发改委、省委宣传部在西安举办“打造丝绸之路新起点——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西部发展高端对话”。期间举行的北大国际西南校友会上,面对在西北、西南地区创业、耕耘的校友,林毅夫教授表示,北大国际一定会成为最好的商学院,“因为我们有资本,国内任何一所大学的任何一个院系都很难有像国家发展研究院这样全面覆盖国计民生各个领域的顶尖学者队伍。这是我们的优势”。

正是凭借这样的优势,国家发展研究院北大国际得以在课程设置中最大限度地开设真正和中国社会现实、经济生活高度相关的选修课。保留了战略管理、管理学、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商务统计、管理经济学、会计学和公司金融等传统商学院最核心的课程,还开设了中国经济发展专题、中国医疗和公共卫生政策改革、中国人口的老龄化和健康产业、中国金融前沿和实践、中国能源政策和环境发展以及从一些经典战争案例来决策等选修课。这些课程都是教授们基于对世界和中国热点问题长期跟踪研究的成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