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我们对未来的迷茫,来自于对自我的疏远(12)

总有一个未来属于你 作者:(英)露易丝·普雷斯利·特纳


从小到大,我们恨死了那个叫做“别人”的人,但恼怒之余,我们的内心也在纠结:“为什么我没有考出让父母称道的成绩。”“为什么我不是天生丽质的性感尤物。”“为什么我的薪水那么低。”我们在奚落声中,多么希望自己也能成为那个被人啧啧称赞的“别人”。

我们不仅抱着这样的希望,并且真的付之于行动。我们开始把“别人”当成了模仿的对象,从职业到言谈举止、兴趣爱好,巴不得全盘接收,哪怕并非自己擅长,却仍然皱着眉头去坚持,竭尽全力,只为了也能让自己变成另一个“别人”。

只不过,无论是为了自己可以获得别人口中的“好”,还是成为别人眼中的“别人”,我们都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我们所做的一切,只是在满足他人的渴望,用自己的未来去验证那句“我为你好”后的道路是否真的适合自己,去换取成为“你看别人”中的“别人”,我们都太在意他人口中的自己是个什么样子,却没有想到在作出决定前,应该先和自己来一场推心置腹的对话。

每一天我们都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对话,探讨工作,八卦感情,议论天气和三餐,但其中却几乎没有一句说给自己的话,很多人甚至在听我提出“和自己对话”的建议后,认为这不仅浪费时间,并且颇有矫情的嫌疑。

这无疑是个天大的误会,和自己交流的目的,是为了可以时刻明确自己内心的渴望,提醒自己不要在别人的话语中摇摆,不要因为别人的意见而隔绝了自己的内心,从而作出错误的选择。事实上,我们对于安全感和满足感的贪婪,正是源于和自己的疏于沟通,我们都没来得及问一问自己,就忙着按照别人口中的安全去定义安全,用别人说出的满足去衡量满足,之后付之于行动。而结果呢,自然不会理想,因为那安全和满足的标准,永远无法和我们心中真正的渴望划上等号。

而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的生活看起来平静安逸,但仍然感到茫然,仍然时时刻刻觉得自己“不对劲”。因为他们在顺应他人渴望的过程中,遗失了自己对于未来的构想,逐渐成为了别人口中的别人,错失了自己心中的自己。

如果你也很久没有和自己进行过对话,从现在起,就重启这种自我沟通的模式吧。每当你忍不住想要遵从别人的意见时,请先问一问最亲爱的自己:“这是你想要的吗?你心中渴望的未来是什么?”每当你羡慕别人的时候,也请别忘了自我发问:“我的过人之处在哪里?我将依靠什么力量让自己施展拳脚?”总之,在你作出任何决定前,都请先认真诚恳地问问自己的想法,并得到来自内心的呼应。

至于那些别人的渴望,就交由他们自己去实现吧,我们要面对的,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无法复制的青春和不能重来的人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