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1 人有三个层次,你活在哪个层次?(14)

活着不是给别人看的 作者:廖之坤


所以,不管是谁,只要他想满足人生后面的三种需求,让心智达到成熟,让心灵获得超越,并体会到那种深刻而真实的幸福,他都必须采取无私的行为。狄更斯在《圣诞颂歌》里描写了一个“土豪”吝啬鬼,虽然腰缠万贯,却一直无法体会到人生的幸福,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才突然意识到能够让别人幸福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

美国默克制药的缔造者乔治·默克说:“应永远铭记,我们旨在救人,不在求利。如果记住这一条,我们绝不会没有利润,记得越清楚,利润就越大。”

这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最自私的需求却需要我们用最无私的行为来满足。正因如此,佛教才会强调极端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利他主义是一致的。

人需要别人,更渴望被别人需要

郭冬临演过一个小品,叫《有事您说话》。讲的是,一个人为了让别人觉得自己有本事,宁愿半夜裹着军大衣、拿着小马扎,悄悄地帮别人排队买票。实际上,这个小品也反映出了人的一种心理:人需要别人,更渴望被别人需要。

每个人都渴望被别人需要:嗷嗷待哺的婴儿满足了父母的这种渴求;危难时刻的妻子、丈夫、亲戚或朋友等,都可以满足我们对这种感觉的渴望。

为什么人们会渴望被别人需要呢?因为被别人需要的感觉很是美妙,不仅内心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还能产生一种幸福和快乐的体验。胡雪岩说,他挣钱的目的之一,就是当看到朋友遇到困难、一筹莫展的时候,他掏出一张银票说:“拿去花!”那种被需要的感觉真地让他很是满足。

相反,如果别人不需要我们,这就证明自己没有了价值,会因此产生失落而痛苦的感受。我的一位同学最近退休了,深感失落。见面的时候,他说得最多的是自己仍然还有用,还想做点事情。我开玩笑说:“以前你抱怨单位把你当牛马,现在你不当牛马了,怎么反而不习惯了呢?”当然,我很清楚,那是他渴望被需要的本性在起作用。

很多人退休后之所以养猫、养狗,就是因为他们需要满足自己被需要的感觉。退休之后,孩子不再需要他们的帮助了,社会也不需要他们了,

但猫和狗还需要他们。他们从猫狗的需要中能获得一种满足。但猫和狗的需要毕竟与人的需要有着本质的不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