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1 人有三个层次,你活在哪个层次?(16)

活着不是给别人看的 作者:廖之坤


佛教中有“自渡”和“渡人”的说法。“自渡”出于自私的心理;“渡人”是一种无私的行为。佛教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它将“自渡”与“渡人”、自私与无私统一了起来。

如果我告诉你,佛陀是一个最自私的人,你信不信?

如果我告诉你,他又是一个最无私的人,你信不信?

如果我再告诉你,佛陀是一个最自私又最无私的人,你信不信?

实际上,佛教一直在宣扬,从根本上来讲,极端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利他主义是一致的。例如,佛陀最初寻求佛法的动力来自于“自渡”。佛陀在皇宫里,虽然享受着荣华富贵,却也感受到了人生的痛苦,于是便想寻求解脱之道。这时,他的动机是“自渡”,目的是为了让自己能够脱离无边的苦海。这一动机与秦始皇寻求长生不老之术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后来,他却在菩提树下发现:要想“自渡”必须“渡人”;要想“渡人”则必须“自渡”。“自渡”,是一种最自私的行为,“渡人”又是一种最无私的行为。

为了自渡而去渡人,所以,他是一个最自私又最无私的人。

在《楞严经》中,佛陀很明确地提出:“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意思是说,自渡之后,自己觉悟了,修行达到圆满的境界,才可以去帮助别人,这就是现在的佛。在《金刚经》中又说,一个人要想自渡,就必须在内心深处许下诺言,这个诺言就是帮助别人、救人于危难,即大慈大悲的菩萨心。意思是,要想“自渡”就必须怀有“渡人”之心。

看到了吗?学佛并没有那么难:一要好好照顾自己;二要好好照顾别人。照顾好别人的目的,是为了好好照顾自己;而只有照顾好了自己,才能照顾好别人。大家是不是觉得这些话很熟悉呀?好像在哪儿听到过。是的,每次乘坐飞机的时候,空乘人员都会在广播里说:

“当紧急情况发生时,请先将自己的氧气面罩戴好,然后再去帮助别人。”

一个自身难保的人,怎么可能去保护别人?

然而,生活中常常就有这样的人:一个连帮自己父母洗碗都不愿意的人,却一心想去拯救世界;一个连自己都无法控制的人,居然想去管理别人;一个连夫妻关系都处理不好的人,却梦想去当人生规划师。

一个没有“自渡”的人,怎么可以“渡人”?

每次在飞机上,听到这个安全须知时,我都会想,虽然这些漂亮的空姐没有穿袈裟,没有双手合十,没有对我们说“阿弥陀佛”,但是她们宣讲的却是佛法最根本的东西。把佛法搞得很神秘的人,是对佛法的蔑视和羞辱。分析这些人的动机,我们会发现:他们之所以把佛法搞得很神秘,也许是自己想成为神秘的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