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闺蜜,是这个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2)

不曾走过,怎会懂得 作者:(美)安娜·昆德兰


我也一直有男性朋友,现在依然有,但他们和闺蜜带给我的感觉不同:也许和蓝颜相处更容易,他们没有那么情绪化,也没有那么多烦恼,但他们却没有女性那样细腻的心思。

一个懂你泪水的朋友,胜过一群只懂你欢笑的过客

我读了两年寄宿中学后,就被开除了。如今,那所学校已经不在,而我还在。我说这话并不是幸灾乐祸,因为我在那儿度过了一段非常美好的时光。那是所教会女子学校,所以女孩之间的友谊至关重要。不过,就是在那里我初步认识到,有些女人并不喜欢和同性交往,她们只是在没有异性伴侣的时候,把自己的同性朋友当作可怜的替代品。

也是走过了那段年华,我才逐渐懂得,在很多情况下,友情和婚姻一样,两个性格迥异的人在一起,可以互相填补对方生活中的空白。因此,乖乖女安琪半夜三更和我一块溜了出去。倒霉的是,我们俩被逮了个正着。鉴于我总是话很多,而且争强好胜,所以修女们自然觉得一切都是我的主意,就把我开除了。由于安琪向来是个好孩子,性格又乖巧又温顺,一次错误没有对她造成任何不良影响,后来学校依然选她为“五月皇后”——这是意料之中的,谁也不感到惊讶,包括我。

尽管被开除之后,我一直觉得很不公平,但现在想来,其实一切都很自然。而且许多年以后,当我带着“话很多”和“争强好胜”这两种教会学校忌讳的性格特征踏入社会的时候,我发现自己能很好地适应外面的世界。

我们在生命中的不同阶段,朋友有时很多,有时很少。

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在精神上建立的联系,既可以抚慰人心,又使人惴惴不安,同时也必不可少,因为它反映了我们一生中个人与集体的紧张关系。年幼时,我们渴望全世界的人都认为自己绝对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才故意乱拼自己的名字,穿奇装异服,挑染头发,存心闯祸。16 岁花季时,我一直在千方百计地表明,唯独我能接受自己与别人拥有共同之处。真正的友谊应该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没有人居高临下,没有人低人一等,谁也不是“蜂后”,谁也不是“工蜂”。可小姑娘们往往通过感受自己的与众不同,来确定个人的存在价值,于是,女生群里的等级制度出现了,激烈的竞争与角逐接踵而至。中学校园里的“蜂后”并没有朋友,只有追随者。如果一位十几岁的“蜂后”戴了一顶皇冠,那么她的皇冠上一定会刻着自己的箴言:“我可不像你这样。”

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长大以后,女性之间的友谊之花便会渐渐枯萎,因为我们开始了真正的竞争,从第一份工作到第一位恋人,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都要攀比。但我对这种观点不以为然。我认为,生活的忙碌才是扼杀友谊的罪魁祸首。我们忙得没有时间和朋友们在一起,无法和她们建立起深厚而持久的情谊。一直以来,我都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工作、孩子和家庭琐事上,忙得晕头转向,完全无暇顾及其他。弗吉尼亚·伍尔夫说得很有道理:“我失去了一些朋友,有的是因为他们已经去世,还有的只是因为不能见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