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黄帝的出行卫队(2)

交通里的玄秘事儿 作者:卜春燕


黄帝在击退北方匈奴部落的侵扰后,曾持合符,前往釜山(今河北保定),举行结盟大会。

这是一次里程碑般的行程,因为中华民族从此由纷乱走向统一,由虚弱走向强盛;皇帝由部落联盟首领跃升为整个中华民族的领袖。在他的带领下,古人结束游牧生活,开始了农耕生活。养蚕、文字、音律、医学、算术等技术与科学陆续出现。

黄帝的交通网,向东抵达黄海、渤海、泰山;向西抵达崆峒山;向南抵达长江、神农架;向北抵达河北涿鹿平原。各民族接触增多,促进了发展。

在交通要道,实行了“封堠”制度。

这是一种里程标志。简言之,就是在每隔5里的地方,垒起一堆石块,置于道路旁,作为里程的记录。

后来,大禹在治水时,就沿袭了这种方法,用青泥封堠,记录治理过的水道。

封堠制度中,最奇妙的设置,就是记里鼓。

也就是说,黄帝有一个小车队。他自己坐在一辆车上,前面还有一辆指南车,用以辨别方向,并像总统卫队一样开道;后面则有一辆记里鼓车,用以记录里程。

记里鼓车的装置很特殊,车为两层,每层都有一个小木人。车轮与钟、鼓相连。车子每行驶1里,下层的木人就开始击鼓;每行驶10里,上层的木人就开始击钟。

由于交通大道关乎国家的物资交流、治安统一,交通系统是国家维持生存的第一个条件,因此,它受到历朝历代的重视。而封堠由于见证了古代交通的发展,也成为后人不断吟咏的对象。

唐朝诗人殷尧藩写道:“烟树寒林半有无,野人行李更萧疏。堠长堠短逢官马,山南山北听鹧鸪。”

南宋诗人陆游写道:“驿前官路堠累累,叹息何时送我归。”

封堠入诗,足见其重要。

扩展阅读

迄今约6000年前,陕西宝鸡古人筑有4层之路。路面铺就兽骨渣、鹅卵石、碎陶片,厚8~12厘米;路基用火烧成红土层,厚2厘米。路平坦坚硬,恰似柏油马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