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捍卫孩子的安全感(1)

接纳孩子(升级版) 作者:小巫


那天和一群比我大的成年人一起讨论问题,他们中有很多人的孩子肯定都已经上了小学了。说到信任,有人举了一个例子:在国外有一个父亲将自己的孩子放在树上,告诉他“跳下来,有爸爸接着呢”,孩子想也没想就跳下来了。事实上,爸爸并没有接孩子。孩子小摔了一下。第二次,同样爸爸许诺会接孩子,孩子犹豫了一会儿才跳下来,爸爸仍没有接。孩子又小摔了一下。第三次,爸爸费了好半天劲才说服孩子跳下来,这次爸爸接住了孩子。爸爸就是想告诉孩子这个社会上的人并不都是可以信任的,当然第三次是想让孩子知道世界上还是有好人。

那个人一边说我就一边在心里琢磨,怎么才能让他了解建立孩子的安全感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等他一讲完,我立马就把自己想好的东西说给大家听。无奈功底太不深厚,理不服人,立马遭到所有人的攻击。“让孩子意识到社会的险恶性是对的呀。”唉,无奈。

成年人惯做的事情就是把自己内心的恐惧投射到孩子身上,还堂而皇之地打着幌子。

我发现一些父母抱有一个很奇怪的逻辑:社会是复杂的,人心是险恶的,我不能总让孩子过阳光灿烂的日子,而是必须表现得像社会上的人一样,给他点苦头吃,让他提前做好准备。

但是,不要忘记了,爸爸妈妈绝对不等同于社会上的陌生人。孩子从我们这里需要的是无条件的接纳和关爱,我们是孩子的底线和靠山。无论孩子受到怎样的挫折和磨难,只要我们的怀抱是温暖的,他就能够积攒足够的勇气同命运抗争。相反,如果从我们这里得到的是冷漠、拒绝和斥责,他就会丧失生活的信念。的确,孩子也许会受到别人的欺负,但是陌生人对孩子的打击,不会造成深重的伤害,甚至都比不上父母的一个恶眼色。这是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最能伤害我们的,往往是我们最爱的人。孩子爱我们,我们不能对他凶,因为他会受伤。孩子不爱陌生人,陌生人怎样凶也不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伤害。

关于这个话题,我在《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一书的后记里,做了详细的论述,这里不妨摘抄一部分:

的确,我也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说,既然社会就是这个样子,我给孩子爱和自由,让他发展个性,将来他怎么能够适应社会?社会上哪有那么多的爱和自由?谁会尊重他的个性?与其让他将来受打击,不如让他现在就习惯!

我想,这些家长可能把自己作为父母这个具体角色,和“社会”这个笼统的概念,混为一谈了。父母和社会,不是一个概念。父母不是社会,社会也不是父母。父母给孩子的,和社会给孩子的,不是同样的东西。反之,孩子对父母的需求,和对社会的需求,也不是同样的东西。

儿童从父母那里最需要的,是无条件的爱、认可和接纳。他们在青春期前最重要的心理活动,是建立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父母无条件的爱、认可和接纳,能赋予孩子足够的内心力量,让他无条件地爱自己、认可自己、接纳自己,建立正面的、积极的自我评价,获得坚实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