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听话是成长的表现(2)

接纳孩子(升级版) 作者:小巫


在中国历史悠久的农业文明社会里,通常人们比较排斥强烈的情绪反应和表达,更趋向认同平和、中庸、不温不火。每当体验到激烈的情绪时,人们往往首先感到恐惧和羞耻。在这种传统文化氛围里,大家都需要压抑自己的情绪,而不能平静地接纳它们,更不能自由地宣泄它们。

因此,当有了孩子时,对儿童那种未受压抑、无拘无束、奔放自如的情绪表达,人们不免感到恐惧、惊慌,乃至羞耻。几乎出于本能,父母们千方百计约束、压制、否定、拒绝孩子的情绪。

然而,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对自己情绪体验得越多,孩子的心态发展越成熟。每一次强烈情绪的经历,都是一次宝贵的经验。如果我们允许儿童完整地体验自己的情绪,接纳并认可自己的感受,有助于他们认知事物、总结规律、提炼经验,有助于他们今后遇到同类境况时做出理智的分析和恰当的反应,有助于他们获得坚实的自信心。

如果我们不允许孩子体验或者表达情绪,并非意味着他们面对同样状况时就没有情绪了;我们只是暂时地压抑了孩子的情绪。孩子也会感受到,自己这些情绪是可憎的,甚至认为自己是可憎的。然而他缺乏控制情绪的能力和经验,强行忍受着内心的煎熬,绝望地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从而产生自卑。孩子将来长大了,面对内心依然会产生的强烈情绪反应,会感到不知所措,也会感到羞愧难当;既不知道怎样表达,也不知道怎样处理。压抑良久,逐渐地,脑、心、身割裂,人不再与自己的内在相连接,不再是一个完整、和谐、平衡的人,而是支离破碎,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

人们通常将理智和感情放到对立面,认为非此即彼。其实,任何理性思维都需要感情的参与。离开感情,我们就不能进行理智的思考,也不能做出明智的判断以及符合逻辑的决定。理智和感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儿童道德感的发展,除了需要认知领域的进步之外,也需要感情领域的参与。自我规范是生理、认知、感情三大领域的综合成果。

帮助我们的孩子开发良好的情商,我们要牢记几个重点: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所有的情绪都是合理的;

情绪依据个人秉性而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我们需要接受孩子与生俱来的个性;

接纳孩子的情绪,需要我们首先做到接纳自己的情绪。

以上这几点,最重要和最难做到的,恐怕是第三条,即接纳自己的情绪。我们大多数人从小到大,都不曾被允许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的内心,都不曾得到未加判断和不带指令的倾听和理解,都积蓄了很多未经宣泄、疏导和处理的情绪,有些情绪甚至十分强烈。我们都习惯了压抑(隔断)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戴着被社会认可的面具生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