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寂寞不需要分类(1)

寂寞:于是你的人生有更多可能 作者:(德)玛丽拉·萨托里欧斯


单亲妈妈下班、感到郁闷时,只要看着眼前这个需要她照顾关爱的孩子,就能带给她爱与喜悦,但即使如此,她有时仍会感到孤单,因为这个孩子还未长到能与她平视的高度,也无法和她心灵交流。

更何况之前可能还有另一个人陪在身边,最可能是孩子的爸爸,可以帮忙负责部分或一半的责任,回答孩子无止尽的天真问题、把从大卖场买回来大包小包的东西搬上楼、共同承担家里与日俱增的开销。正因为这屋里曾经住着另一个人,此时这位单亲妈妈不只觉得孤单、被遗弃,更觉得寂寞。

德国诗人贝恩(Gottfried Benn,1886至1956年)曾用一句话精准表达了年长者的寂寞:“寂寞来自年华老去及失落。”一个偶然和我一起坐在公园板凳上聊天的老先生对我说:“他们,全死了。”这种事其实没什么好说,说多了也不会比较欣慰。

英国演员彼得·奥图(Peter O'Toole,1932年出生)在一场访谈中语带嘲讽的谈论死亡,被问到如何保持健康年轻时,他答道:“我保持体力的秘诀,就是跟在我朋友们的棺材后面走。”

不想打扰人、不想被打扰,于是寂寞

德国电视台每年新年前夕播放的《一个人的晚餐》(Dinner for one,英国近20分钟的诙谐短剧,自从1972年新年在德国电视台播出后,至今已被回放超过200多次),不只娱乐上百万观众,同时表达了独居老人年复一年又幸存一年的心情。

影片中一个年长的女士,幻想自己和四位已过世的友人共享年夜饭。每次上菜之前,他们会彼此敬酒,她忠实的仆人只好负责喝下每个“客人”的酒,当然他很快就醉了。于是整个晚餐,就随着仆人酒醉后的荒腔走板,失控到几近爆笑的场面。这其实是一部悲伤的电影,但观众在影片最后个个破涕为笑,原因或许只能解释为岁末倒数时歇斯底里的欢乐情绪了。

有时候我们也会想,为什么独居的退休者、白发苍苍的妈妈以及许多年长者,总喜欢在每天傍晚五点到六点时才去买东西?他们明明整天都没事。

有没有可能是因为他们想走入这时涌进店里的上班族人潮,寻找那一丝丝人际互动的接触和温暖?或在被人群推挤到收银台时与他人有连结、互动?

就算好动的青少年们在老妇人后面短促的叹息:“快点,老太太!”而她还是慢吞吞地用颤抖的手从皮夹里拿出最后一个零钱,让收银员点收。她是不是想着:至少还有人注意到自己,即使态度不是太尊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