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即使一切都失去,我亦不会太悲伤(1)

人生有多残酷,你就该有多坚强 作者:程程


有一种更深的依赖必须要认识清楚,才能获得自由。那就是,你总是依赖别人给你快乐。

——克里希那穆提

世界上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是“其他人”。

“我”的力量太渺小,所以形成了社会群体,群体中的人彼此合作帮助,才对自然有了一些改造和控制力。但人与人之间,唯一的关系就是价值交换,不只是物质,也包括情感。我们拼命追求物质,要满足的只是情感体验。挣钱和花钱,也都是为了体验一种对世界的操控感。

生存本能和个体性决定了我们都是自利至上者。

南北朝时,有四个人在一起交流各自想得到的东西。某甲说:“我希望成为拥有十万贯家产的富翁!”他的想法确实宏大:一贯钱等于1000个钱,可以兑换一两银子。十万贯就是一亿钱,而当时在京都建康城买一座精装修的宅院只需要三万钱,一套别墅则只需要五十万钱,可以想象当时一亿钱的实际购买力。他的愿望其实就是富可敌国。

某乙的兴趣在从政上,他说:“我想做扬州太守(市长)。”不要以为某乙只想做个有文艺情怀的干部,而愿意去“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地方逍遥自在——那个时候的扬州管辖京城,扬州太守位极高、权极重,大约相当于后来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角色。

某丙的思想境界则高很多,他瞩目于高深的人生问题,郑重提出了自己的愿望:做一名神仙,骑龙跨鹤,沧海桑田,永生不死,超越凡人。

轮到了某丁谈理想,他觉得以上这些想法都不错,也可以说都是自己的愿望,于是他说:“我愿意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这愿望极其贪婪,却又不是欲望的顶点——人类的欲望没有顶点。

即使那些看上去很无私的人,他们的利他行为,也大多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情感需求。家国天下的情怀与锱铢必较的做法,在本质上并无高下之分,只是前者更受欢迎和推崇,后者让人感到难以相处罢了。所以亚当?斯密才在《国富论》中说:“人天生,并将永远是自私的动物。”

很多人终其一生追求的安全感,其实是一种绝对控制感,绝对的资源控制成了大多数人为之奋斗终生乃至于疲于奔命的目标。容颜、家世、学识、个人修养、能力、金钱与其他各类物质或非物质的东西,是我们表现自身操控力的证明,这些东西的数量与质量决定了我们可与外界交换多少满足自己需要的东西:倾城之貌可以换来万千宠爱;显赫家世可以带来青云直上;渊博学识可以得到名满天下;修身齐家可以进而治国平天下;能力超凡往往可以前程似锦;富可敌国则很多东西便随之而来,富贵逼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