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牛市文化:一夜暴富的幻觉13

资本主义大变形 作者:(美)戴维·斯托克曼


在自由市场环境中,巨型公司的市值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获得60倍增长的情况,是绝不可能的。因此,这种非理性爆发不是非主流的罕见特例,也并不是昙花一现,没有对未来产生持久而又重要的影响。事实上,它明确表明,金融市场已经因为美联储不断超发货币和纵容华尔街的政策,而变得彻底疯狂了。

格林斯潘大师在把利率下调至1%,并且引发房地产泡沫之前,他或许已经对这些高成长公司的命运进行了评估。毋庸置疑,没有理由相信在自由市场环境下,2.7万亿的股权价值可能会“损失掉”。

终极命运的迹象很快就到来了,这个迹象非常明确:在格林斯潘牛市繁荣的舞台上唱主角的高市值、高成长公司一落千丈,没有发生哪怕是死猫式反弹 。相反,在2002~2006年,格林斯潘领导下的美联储忙于把泡沫金融移植到涵盖美国整体经济的房地产市场。在那个时候,这些高成长公司的股价依然低迷,毫无起色。

事实上,12年之后的2012年,其中4家公司已经消失了,剩下的几家公司的合计市值是8 500亿美元。最后清算下来,这十几家高成长公司的股票没有涨到天上去:这些公司归属于股东的市值,在过去16年里实际上仅以2.5%的速度增长。

无论是格林斯潘还是他的继任者——疯狂实施货币超发的伯南克,都没有对美国公众讲述这些高成长公司传奇的真相。换言之,在自由市场环境下,没有不劳而获,也没有一夜暴富。

泡沫金融的偏执谎言:没有必要真实储蓄

美联储或许接受过更好的建议,应该对泡沫进行分析和化解,而不是去创造一个新的泡沫。作为股市狂潮的完美代表,这十几家高成长公司的股价在过去16年里,仅仅以2.5%的复合增长率上升。而与此同时,它们可能会发现,格林斯潘股市狂潮却已经导致数百万投资者相信,在股市赌博中可以一夜暴富。

然而,美联储对此没有坦陈真相,也没有接受并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从而引导美国中产阶级回归节俭生活,并且实施储蓄养老计划。相反,自从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美联储的政策动力就是要永久维持这个谎言。于是,庞大的生育高峰一代本应该拼命储蓄以防不测,却痴迷于格林斯潘和美联储蒙骗美国公众的金融假象。

非常不幸的是,这种执迷不悟的政策,不仅使得美联储把自己的命运押注在华尔街,而且使国家经济基础发生扭曲和变形。在培育了20世纪90年代股市赌博的牛市文化之后,美联储扩大了赌场的规模,在2001年之后提供了更多的赌博项目,其中包括房地产市场和金融衍生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