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4)

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套装上下册) 作者:(美) 威廉


在旧石器时代和中石器时代,从人类是食肉运动之首而且适应性最强这个意义上说,他已成了动物王国的主宰;但是,尽管人有工具,有社会组织,以及他所特有的发展、传播文化的能力,却仍然只能依赖于自然界本身的平衡。在人类上升为大地主人的过程中,紧接着迈出的伟大一步,就是找到了某些改造自然环境的方法,从而使环境能适合于人类的利益和需要。随着栽培植物和驯养动物的开始,以及把自然森林改造成农田这种方法的发展,人类达到了一种新的生产水平。从此他就成了其周围的动植物生命的创造者,而不再是单纯的捕食者和采集者了。

这个进步揭开了人类历史上崭新的一页。以狩猎、采集为生的生活方式自发地限制着人 口数量,像早期人类和现代狮子这样体形庞大的食肉动物,在大自然中必然是相对稀少的。因此,较多的人口只有组织成一定形式的人类共同体才得以维持生存;由于人多,可以按专长进行社会分工,这样就可摆脱过去单纯依靠狩猎采集为生而受到的天然限制了。这也许是人类全部进化中最基本的一环。毋庸置疑,整个人类文明史的发展依赖于通过农业和动物驯养来扩大食物资源。然而,人类也确实为此付出了代价,因为狩猎中所能体验的那种强烈的乐趣、力量的恣意发挥以及人在本能上的满足,现在却被枯燥单调的田间耕作所代替。因此,人类一开始施展自己的力量,就暴露了其深刻的两面性:农耕扩大了人类对自然界的控制,摆脱了早先食物供应上的局限,但同时也就意味着人类陷入了无休止的耕耘、播种和季节性劳动的束缚之中。

然而考古发现并不能告诉我们很多关于人类生活这一重大转变的情况。早期的原始人可能就已经开始无意识地影响着那些引起他们注意的特定植物种类的分布和形成。猎手们可能特别注意那些可以从中提取染料、麻醉剂、兴奋剂或毒药的植物。也许,培育和繁殖植物的尝试最初就集中在上述一些种类,后来才转到正规农业生产。

植物的驯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在一朝一夕之内突然发生的。遗传学上的组合、复合,人工栽培的植物同野生植物的杂交,以及人类有意无意的选择,实际上就是空前地加快了某些植物种类朝着更有效地与人共生的方向发展的生物进化过程。在某些情况下,驯化植物可以使该植物的生存依赖于人的行为,比如玉米,就属于这种情况;反之,人类的生存终究也同样要依赖于谷物。

看来农业的发明不止一次。哥伦布到达美洲前,那里的庄稼从植物学的观点看,与旧大陆的大不相同,这个事实已说服了研究这个问题的大多数学者承认,农业在美洲是独立发展起来的。甚至在旧大陆,农业可能至少有两个不同的发源地。主要证据是,直到最近,欧亚大陆的农业还分为两种明显不同的类型,并形成基本的对比:一种是欧洲和中东的大田农业,实行播种繁殖,谷类植物是主要农作物。另一种是园圃式的农业,人们把植物母体的幼苗进行分株移植,这种方法在亚洲季风带的许多地区和太平洋岛屿上很盛行,块茎类作物在这儿占有很大比重。这种差别非常明显,原因可能是由于人们通过有意识的探寻,各自独立地发现了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可行途径。但也可能只是因为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人们巧妙地开发了各地不同的植物品种。

以谷类植物为中心的中东农业为最早的文明社会奠定了基础。考古学家的细致工作使我们知道自然条件的某些因素也造成了农业发展的可能性。根据放射性碳测定的时间推算,我们期待的中东农业大约开始于公元前6500年,就是冰帽从欧洲大陆消失,地球上的气候带大体上被分割成现在这种状态的时候。在西欧和中欧,这意味着密林开始出现,人类相应地从旧石器时代转入了中石器时代。再往南,干燥的信风已经开始把原先人类居住的重要中心地区变成撒哈拉(Saharan)、阿拉伯(Arabian)、格德罗西亚(Gedrosian)和塔尔(Thar)沙漠。在上述两类地区之间有个过渡地带,这里一年中只有部分时间刮信风,而在冬季,来自大西洋的气旋风暴会带来赋予生机的雨水。这就是地中海气候带,中东的大部分地区就在其间。这里的植被比不上北方雨水充足的地区那样茂密,但在人类和驯养的畜群破坏这里的自然景观以前,这块大平原上到处都有星星点点的树林,其间生长绿草,春天茂盛,夏天因为干燥而枯萎,冬天降雨后又复滋萌生。与此相比照,在丘陵和山坡上,其迎风面则是一年四季雨水丰沛,林木丛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