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不断进化的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狂潮:机器人会超越人类吗? 作者:[日] 松尾丰


——人工智能是否会毁灭人类?

开始超越人类的人工智能

如今,围绕人工智能的各种话题和猜测正在不断增多。例如,在不远的将来,人工智能是否会超越人类的能力?人类的工作是否会被机器所替代?事实上,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对决,早已在各个领域上演。

例如,在将棋①的世界里,职业棋手正在和人工智能展开激战,而且已经出现了人工智能战胜前将棋名人的惊人战绩。2012年,在与将棋软件Bonkras对决时,已故将棋名人、号称日本“永世棋圣”的米长邦雄遗憾战败。之后,“将棋电王赛”成了每年的惯例,届时职业棋手和人工智能“棋手”之间都会展开一系列激烈的决战。

在2013年的决战当中,5名职业棋手以“1胜、3败、1平局”的成绩败给人工智能“棋手”。而在接下来的2014年里,职业棋手的战绩继续恶化,最终以“1:4”的战局完败于人工智能。因此,面对如此不断强大的人工智能,人们开始争论是否需要适当地限制其能力。

除棋类比赛之外,在智力竞猜领域也出现了能够战胜人类的人工智能。2011年,在美国一个著名的智力竞猜节目中,由IBM研发的人工智能——沃森(Watson)成功击败上届人类冠军,获得高达100万美元的巨额奖金。该节目要求答题者们对主持人提出的问题进行抢答,例如,当主持人问到“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有四个国家尚未与美国建交。请问,在这四个国家当中,地理位置处于最北端的是哪个?”时,沃森就会抢先、准确地给出答   案——“朝鲜”。

据说,如此高智商的沃森技术,今后还会被广泛地应用到医疗领域。届时,它可以通过对自身内部存有的庞大数据的分析,准确地给出对患者的治疗方案。例如在癌症治疗方面,沃森内部载入了42种专业医学杂志和大量的临床治疗数据,这些多达60万份的医疗根据和150万份的病例,都可以很好地帮助其为患者提供精准的治疗方案。与多年来从事癌症治疗的人类专家相比,沃森或许会显得更有经验、更加娴熟。

人工智能同时也成功地跨入了烹调世界——这就是“沃森大厨”。它可以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自动生成无数全新的食谱。2014年年末,日本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料理品尝大会”,其所有料理均由“沃森大厨”设计食谱、由顶级西餐大厨亲自掌勺。沃森的应用,或许可以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无所不能!

2014年11月,日本三井住友银行与瑞穗银行发表声明,决定将在呼叫中心服务中投入使用沃森技术。具体来讲就是,当客人打来咨询电话时,沃森可以根据客人与话务员的对话内容,快捷、准确地为客人进行解答。据说投入使用之后,预计每次的应答时间可以得到大幅度的缩减。

日本于2011年开始了一项名为“机器人能否考入东京大学?”的研究项目,其主要内容就是开发一种能够解答“大学中心考试”(类似于中国的高考统考)试题的人工智能技术。目前,该项目的“东大机器人君”的解题偏差值正在逐年提升。日本全国的私立大学共581所,而在2014年的“全国中心考试模拟考试”中,“东大机器人君”成功获得了其中472所大学的“A级判定”,即表示其考取该大学的可能性高达80%以上。也就是说,“东大机器人君”已然具备了考取日本绝大多数私立大学的强大实力!

汽车会改变,机器人也会改变

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同样令人震惊不已!

近年,谷歌公司正在研发一项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他们将自动驾驶系统装在普通汽车上,通过对其的监测来提取各项研究数据。目前,该车已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等州的道路上行驶了100万英里(161万公里),而在此过程中发生的事故仅为两起。其中一起发生在人工驾驶时,另一起则是在等待信号灯变绿时被后面的车辆追尾。据说,从2015年开始,该公司将会使用其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车型进行实地道路试验。

从谷歌公司目前的监测结果来看,自动驾驶比人工驾驶更为安全、可靠。因此,如果今后自动驾驶能够全面实现的话,残疾人和老年人的出行问题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届时他们既不用辛苦地等待公交车,也无须麻烦他人驾驶。如此一来,停车场短缺的问题也会得到解决。

据谷歌公司创始人——谢尔盖?布林所言,如今市区面积的30%~50%都由停车场占据。因此,如果有一天人们无须再买私家车、而只在需要的时候利用自动驾驶车出行的话,停车场就会自然而然地减少,同时交通堵塞的问题也会得到很好的缓解。

不仅是汽车,或许将来有朝一日,人工智能还有可能学会驾驶飞机或直升机。亚马逊公司于2013年宣布开始研发一项全新的服务体系——Prime Air,即使用小型无人驾驶飞机进行货物派送,最快将于2015年投入使用。其目标是在30分钟之内将顾客所购买的物品快速送达。目前,此类为小型无人驾驶飞机搭载人工智能的技术正在突飞猛进地发展。

在日本,软银公司于2014年宣布了一款名为“Pepper”的人工智能搭载机器人。该项目由软银公司与法国的Aldebaran Robotics 公司共同开发,该机器人身上搭载着一种名为“情感引擎”的人工智能装置,可以很好地读取人内心的情感变化。当人难过的时候,机器人会极力地去鼓励;而当人心情高兴时,它也会与其一同分享喜悦。该机器人将于2015年以2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1万元)的价格上市。

超高速运算的威力

网络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宝库。

如今,网络的检索引擎都在大量使用一种名为“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的人工智能技术。当用户输入某个关键词时,电脑就会学习如何通过对照网页内容来为该用户检索其所需信息。同时,电脑还需学习如何甄别关联性较小的网页以及一些有害内容。我想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在输入关键词之后的短短一瞬间,电脑就会为我们提供所需的网页信息?其中玄机就在于“机器学习”的巨大功劳!

电子邮件服务中通常都会搭载垃圾邮件过滤的功能,其实这也是人工智能进行“机器学习”的典型表现。通过事前对大量邮件类型的学习,人工智能会自动识别各类垃圾邮件。同样,在新闻报道业务中,人工智能能够按照事先习得的分类方法,瞬间将数量庞大的新闻报道进行准确归类。

网络广告领域也在频繁地使用着人工智能技术。如今,网络界正在盛行一种名为“Ad Technology”的最新广告技术。对于广告主来说,他们都希望将自己的广告显示在用户点击率最高的位置。而该技术就可以瞬间计算出不同位置上的广告点击率,从而将广告主的广告准确地安插在点击率最高的位置上。

在网络界名为“实时竞价”的世界里,广告位的拍卖会随时都在上演。在每一次的拍卖会上,众多广告主都会同时投标,最终达成意向的中标广告才会显示在网页上。而且,如此复杂的投标、中标行为居然会以千分之一秒即毫秒的计时单位进行,网络用户根本无法察觉。而且,决定是否需要参加此次拍卖会以及估算广告位费用等一系列工作,均由人工智能独自完成。

在金融市场,由人工智能操作的交易量早已远远大于人类所操作的交易量。据相关报道讲,目前90%以上的交易都由电脑自动操作。在证券交易领域,有一种名为“高频交易”(HFT)的交易方法。该方法可以非常敏感地捕捉到股票价格的细微变动,从而在瞬间内完成自动买卖。例如,对于同一家公司的股票,当美国市场和英国市场之间发生了哪怕是一丁点的价格差异,人工智能就会将低价股买进、将高价股卖出,从而获得其中的差价   利润。

在这样的高速交易世界里,人工智能的计算速度早已超越了千分之一毫秒即微秒的计时单位,完全进入了以千分之一微秒即毫微秒为单位的高速战争。而且,高速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交易的任务也都由人工智能来完成。如今,在高速交易领域,人类已完全无法战胜人工智能!

在法律领域,人工智能的高速处理也在发挥着巨大的威力。从事大数据分析的日本UBIC公司,已经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了法律诉讼时的证据阅览业务当中。通常,在进行诉讼时,律师会提前收集所有与案件有关的邮件和商务文书等作为证据。如果按照传统的做法,在需要提交关键证据的时候,律师或者其助理就必须大量地翻阅之前收集好的各类证据,这是一项非常繁杂而耗时的工作。而在使用最新的“机器学习”技术之后,人工智能就可以自动完成这项工作,从而将律师助理从繁重的证据搜索工作中解放出来。也就是说,过去属于律师助理的艰巨任务,如今人工智能正在以人类完全无法实现的速度在完成着。

人工智能能否成为科幻小说作家?

人工智能的神奇之处并非只在于其高速性。有些行业看似只有人类才能完成,但事实上人工智能正在悄悄地“入侵”。相信大家都知道日本非常著名的科幻小说作家——星新一。于1997年去世的星新一,创作了一千多部微型小说,得到了全世界读者的追捧和热爱。2014年,一个名为“反复无常的人工智能项     目——我是作家哦!”的人工智能项目启动,旨在通过对星新一作品的分析,让人工智能也学会进行文学创作。

计算机无法像人类那样在天才般灵感的触动下进行创作,但它却可以非常巧妙地将大量的素材进行各种搭配组合。只要人工智能对庞大的文学素材进行充分的解析和确认,创造出来的作品质量就会不断提高。如此一来,或许在不远的将来,它们就可以像星新一那样为读者呈现出一部部绝美的文学作品。

对于人工智能来说,编写新闻稿件要比创作小说简单得多。2014年,美国的联合通讯社宣布引进一种能够编写企业决算报告的人工智能。只要输入各个企业的销售额或者营业利润等重要的数字信息,该机器就能按照普通报道文章的体裁,快速、自动地生成一篇150~300字的报道。在过去记者亲自执笔的时候,每季度所投递的新闻报道数仅为300篇左右,而据说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之后,同等时间内的新闻报道数量可达到4 400篇!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周围,人工智能也在不断增多。

机器人吸尘器——伦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可以自动读取、识别房间形状,然后在主人外出时聪明地将房间打扫干净。另外,新开发的智能洗衣机还可以通过光感器自动识别洗涤剂的种类和衣物的不净程度,然后自动调节水量大小,以便进行适当的清洗。现如今,人工智能已成为了“智能家电”所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

相信很多人都使用过搭载在iPhone手机上的对话软件——“Siri”。实际上,这也是一款非常有名的人工智能软件。当用户打开软件、对着手机说出“我爱你”时,系统就会自动给出机智的答复:“你是不是对任何一款苹果产品都会这么说?”用户还可以通过会话询问当天的天气预报、股市行情以及邮件内容等 信息。

除此之外,搭载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软件还有很多。这些软件可以帮助用户查看喜欢的时尚信息,也会为其发送一些类似于新闻报道、日程安排以及就职信息等极为个性化的信息。也就是说,人工智能会根据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行动轨迹,准确地读取其兴趣爱好,然后适当地为其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

全球对于人工智能研究的投资正在增加

如今,世界各国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研究的投资力度正在不断加大。

2013年,谷歌公司成功收购由英国伦敦大学杰弗里·欣顿(Geoffrey Hinton)教授创立的风投企业——DNN-Research,而杰弗里·欣顿教授正是当今人工智能研究领域最为热门的新技术——深度学习的开创者。谷歌采用了名为“半收购半雇佣”的收购方式,目的就在于将目标企业的人才全部收入囊中。谷歌之所以收购DNN-Research,看中的正是杰弗里·欣顿教授和他的那些学生。

2014年,谷歌又将英国的DeepMind Technologies公司成功收购。虽然这只是一个拥有十几人的小公司,但却引起了谷歌与脸谱网的激烈竞争。最终,谷歌以4亿美元的天价成功胜出,如此举动让世人震惊不已。事实上,谷歌之所以愿意付出如此代价,看中的并非该公司的业务价值或者客户资源,而是该公司各类人才所具备的潜在价值。由此可见,谷歌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可能性是多么敏感和重视!

与此同时,世界最大规模的社交网站——脸谱网也不甘落后。2013年,该公司专门设立人工智能研究所,并且特地聘请纽约大学的Yann LeCun教授担任所长。如今,该研究所分别将研究据点设在了纽约、伦敦和加利福尼亚州的门洛帕克地区。据Yann LeCun教授讲,在世界各国的人工智能研究机构当中,该研究所的规模实属最大。

2014年,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提供商——百度成立了深度学习研究所。据说该公司预计投入3亿美元的巨额资金、200多人员大力开展研究,同时聘请在机器学习研究领域享誉全球的斯坦福大学副教授——吴恩达担任研究所所长。所有这些都表明,为了在深度学习技术领域跃居世界第一,百度已然开始全面出击。

为了全面开展对于沃森的研发和使用,IBM公司预计投入10亿美元的巨资。其中,该公司全新设立拥有2 000人规模的专项部门,专门从事沃森的用途研发,最终使其得到更大程度的普及。同时,该公司又设立了总额为1亿美元的投资基金,目的在于对那些使用沃森技术的应用软件企业进行投资[2]

在日本,DWAN公司于2014年全新成立了DWANGO人工智能研究所,担任所长的山川宏希望该研究所能够成为日本国内人工智能研究者们汇聚的“梁山”。据DWANGO会长——川上量生所讲,创办该研究所的目标就在于能够很好地甄别人工智能的能力极限,即哪些事情是其力所能及的、而哪些又是其无法做到的。

除了上述几家公司之外,从事大数据相关开发的Preferred Infrastructure(PFI)于2014年成立了Preferred Networks,研究如何将最新的机器学习技术进行商业化。日本NTT为其出资2亿日元。如今,该公司已经成功研发出一项技术,它可以通过行人的影像资料获取其性别和穿着等信息。

濒临失业的人们

面对人工智能如此迅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心:人工智能是否会将人类的工作逐一夺去?或许有一天,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导致大量的人失去工作。

2014年,英国德勤发表报告称:在英国,35%的工种在今后20年内将有可能被机器人替代。[3]同时,据该报告讲:对于年收入3万英镑的人群来说,其被机器夺取工作机会的概率为年收入10万英镑以上人群的5倍以上。

另外,牛津大学的研究报告称:在今后10~20年期间,在IT化的影响下,美国702个职业中将会有一半消失,而美国接近47%的从业人员的职业均在其中。[4]

如今,文案制作或者计算等模式化业务正在逐步地被机器替代。《与机器的战争》的作者安德鲁·麦卡菲(Andrew McAfee)曾这样写道:“近几年当中,美国社会对于会计师和税务师的需求锐减了8万多人。”[5]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也一直是电影界的创作热点。

例如,2014年上映的电影——《超验骇客》描述的就是人工智能与纳米技术、遗传工程学的前景。该影片的主人公在被反科学恐怖分子暗杀之后,其妻子将其意识“上传”至计算机,于是他成功地以人工智能的形式“复活”,从此开始了人工智能的惊世进化之路。从军事机密到金融、经济,甚至个人信息,他都无所不攻,直至最后开始攻克整个世界。

同年,电影《她》(Her)上映,讲述的是男主人公如何喜欢上一位特殊女性的故事。名为“OS”的女性并非真正的人类,而是一个具有人格的人工智能。在整个影片内容当中,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身为电脑的“她”如何交代自己出轨的精彩片段。让人诧异的是,“她”居然能够与8 000多人同时对话,并且同时与600多人保持恋爱关系!

2015年3月,讲述“人工智能之父”——艾伦·麦席森·图灵坎坷一生的电影《模仿游戏》正式上映,这部影片中讲述的人工智能故事均来自现实生活。

在以人工智能为题材的电影当中,知名度最高的要数在1968年上映的、由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的《2001太空漫游》。近50年前的该部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个名为“Hal9000”的人工智能。在飞机上,当乘务员察觉到“Hal9000”具有人类意识的时候,便设法阻止其正常运行,于是“Hal9000”便开始蓄谋如何将其杀掉。无论是画面质量,还是其哲学性的主题以及科学性的分析方面,该影片都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堪称一部不朽的名著。

电影《终结者》的开场画面就是在不远的2029年,发动暴乱的人工智能带领机器人部队将人类逼近灭绝境地。其中,杀人机器人“终结者”与主人公的决战是那么让人惊心动魄!之后,该电影被拍为系列影片,如今其第五部新作也于2015年在全美公开上映。

电影中描绘的这些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对决,今后是否真的也会在现实生活当中正式上演呢?

人类危机即将来临

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的威胁,那就是“技术性奇点”,亦被称为“奇点”。其具体内容指的是:当人工智能进化到足够聪明并且当它能够创造出比自己更为聪明的人工智能时,人工智能的智能就会无限扩大。

低一等级的人工智能创造比自己高一等级的人工智能——当该过程以惊人的速度被无限重复时,人工智能就会出现爆发性的进化。因此,这一瞬间的开始便是世间万物开始出现颠覆的“特异点”。实业家雷·库兹韦尔曾说过:“该技术性特异点将会在2045年这个不远的将来出现。”

对于人工智能可能会给人类带来的威胁,宇宙物理学界有名的斯蒂芬·威廉·霍金曾发出这样的警告:“完美人工智能的开发便意味着人类的终结!”[6]对此,电动汽车界著名的特斯拉汽车公司CEO埃隆·马斯克也曾这样说道:“对于人工智能的研究,我们必须慎重!因为我们的研究最终或许会招来恶魔!”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也对此“人工智能威胁论”表示出赞成的观点,表示自己也站在“担忧人工智能发展”的一方。

针对如此威胁,走在人工智能技术前沿的谷歌集团在收购DeepMind Technologies时,就非常慎重地在公司内部设立了“人工智能研究伦理委员会”。另外,日本也于2014年在人工智能学会中设立了相同的机构,目的就是让专家们能够研究、讨论人工智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种种影响,同时将这些信息与全社会分享。

人工智能正在不断进化。它们到底会进化到何种地步?或许,留给人类的时间已然不多!

本书的阅读方法

以上篇幅我们介绍了关于人工智能近年来轰动世界的各种话题和主要新闻。如今,众多媒体如此夸张地报道人工智能的进化与威胁,因此估计很多人都会认为人工智能神奇无比,也会好奇它到底会进化到何种地步。但同时,大家或许也会认为人工智能特别恐怖,也会特别担心人类是否会因此而遭到灭绝。

但是,只要正确地理解了真正的人工智能技术,大家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

那么,到底哪些事情跟我们的想象不同呢?首先,在来自媒体的那些新闻与报道当中,既有一些“的确非常神奇的人工智能技术”,但同时也有一些“实际上并没那么神奇的技术”。而且,它们当中既有“已经实现了的技术”,也有一些“即将可能实现的技术”,还有一些“可能永远无法实现的技术”。所有的这些都被媒体混为一谈,而这正是导致人们认识混乱的根本原因。

人工智能的研究具有很长的历史,其中每个时期都会有不同的最新技术出炉。当某个新产品问世时,人们本以为它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但实际上其核心的东西或许只是模仿了过去早已实现的某项技术而已。那么,到底哪些是最顶尖的技术、哪些又是过去早已实现的技术呢?我想,在读完本书之后,大家或许就能够掌握一些鉴别其中奥妙的关键方法。

本书第二章具体讲了专家与一般民众对于人工智能认识的偏差。

在第三章到第五章内,我尽可能浅显易懂地为大家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分别就“与人类对决象棋或国际象棋的人工智能”(第三章)、“由知识体系支撑运行的沃森”(第四章)、“在搜索引擎中广泛使用的‘机器学习’”(第五章)等内容作了介绍。通过这样按照时间轴的逐次介绍,大家就应该可以非常明确地了解到人工智能在每个时期的具体发展状况。

在阅读第二章到第四章的时候,大家可能需要费些精力。其中有几处类似于“知识点学习”的内容,但只要大家掌握了这些,那么就会明白人工智能为何如此火爆。对于有些不太好理解的地方,大家只要大概了解其意便可。

从第五章的后半部分开始,就逐渐地进入了本书的核心内容。过往的人工智能无法克服的困难到底是什么?如今,这些困难又在发生着怎样的改变?这些正是本书的高潮之处!

在回顾一番过去之后,第六章当中我将为大家介绍如今人工智能最本质的技术突破口。读到这里的话,大家就会明白人工智能最神奇的地方是哪些。

在阅读具体内容之前,有一点我想先透露给大家。之后我们会讲到谷歌开发了一种能够识别猫脸的人工智能。要知道,这则看似毫无实际意义的新闻,实则要比谷歌开发某一项新型汽车的新闻的意义更为重大。如果大家能意识到这一点的话,本书就达到了它的最终目的。

第七章当中我们讲述的是在不远将来的人工智能,即为大家讲解今后人工智能技术将会以怎样的方式不断发展。通过本章内容大家就会明白,在不远的将来人工智能的哪些技术可以实现,而哪些技术实现又具有难度。例如,人工智能是否会带有感情?它们是否会袭击人类?还有,世界各国的人工智能学会为何要成立伦理委员会?

在第八章当中,我将告诉各位读者该如何应对未来。例如,大家所从事的工作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自己面临失业的概率又有多少?或者在哪些行业我们可以去开辟新的事业?而且,日本要想复兴经济,又该做哪些事情?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我们准确地预测将来并且做好相应的准备。我真诚地希望,自己讲述的这些内容能够为大家今后的工作或生活带来些许的帮助。

要全面地了解人工智能,或许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但是,请大家一定要坚持读到最后。今后,人工智能定会逐渐地渗透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当中。因此,如果我们现在就能够对其进行全面了解的话,那么在今后的5年或者10年之内,这些知识都将会很好地指引我们的工作或生活。而且,当坚持读到最后的时候,我想大家对于人工智能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更加准确。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开始漫游人工智能的神奇世界吧!首先,在第二章当中我们就要接受一个惊人的事实:人工智能并未实现!

注解

[2] IBM并不把沃森当作人工智能对待,而是将其作为“认知计算”的一种。

[3] One-third of jobs in the UK at risk from automation,Deloitte,2014.

[4] Frey, Carl Benedikt, and Michael A.Osborne.“The future of employment:how susceptibleare jobs to komputerisation?”Sept 17:2013.

[5] 埃里克·布莱恩乔夫桑、安德鲁·麦卡菲『機械との競爭』(日経BP社,2013年)。

[6] 节选自2014年12月的BBC采访内容(http:/www.bbc.com/news/technology-
30290540)。



 ①也称日本象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