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公无渡河》:质朴的情感呐喊(2)

蒋勋说文学之美 作者:蒋勋


把猪圈做成艺术品实在是很奇怪,它不美,也不高贵,可是汉代的艺术品竟然大量呈现这样的主题。这种民间性是我们了解汉代文学的重要基础,今天所有华人世界的农业生活还是如此。所以一般的老百姓会觉得汉朝很亲切,两千多年来好像没有太大的改变。

还有一件比较贵族化的东西,是汉景帝时的皇太后使用的长信宫灯。这是一件青铜作品,是汉代最高等级的贵族使用的,但它仍然保有民间的朴素,并不是特别华丽。

甘肃武威出土的“马踏飞燕”,是汉代最重要的文物之一。我们可以用它来印证汉朝如何变成非常稳定的政权。这是相对于游牧民族(“胡”)而言的。它必须制服游牧民族,所以汉武帝的时候开始北伐匈奴,产生了一种剽悍的军事、政治力量。一般而言,农业民族比较敦厚,不会打仗。可是汉武帝用了一种两面手法,一方面是对内安定,即农业的稳定,另一方面又从西域引进汗血宝马,以发展胡族文化。从“马踏飞燕”的这匹马的身上,可以看到多元文化在汉代的融合。

猪圈是民间性,长信宫灯是宫廷性,“马踏飞燕”是军事性的,由此,我们可以对大汉帝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我在讲中国美术史的时候,汉代给我最大感动的也是“马踏飞燕”,很漂亮,可是并不多。长信宫灯这类东西也不多,大部分还是老百姓用泥土随便捏出来的简单的人物造像,在菜市场卖肉的、卖鱼的、卖菜的,就是这些普通百姓。他们大概就是《公无渡河》里描述的那种人,地位很低微,没有受过什么教育,过很简单的日子,做个屠夫或者种地的,就那么过一辈子了。

这些形象一点也不华美,简单到有点像小孩子捏出来的东西,天真、稚气,这就是汉朝的特色。汉朝整个文化是落实在农民身上的,它对民间影响也最大,乐府歌就是民歌。

汉朝是第一个在木简上写出非常漂亮的隶书体的朝代。今天在武威、敦煌、张掖出土了一些由当时的小官吏记录的文书,文字之间形成漂亮、优美、完整的线条,有一种安分在土地上的感情,很稳定。我一直认为这条线是土地的象征,在中国的文字结构上,比如太阳是“日”,下面加一条线就是“旦”,是日出的意思,那一横是地平线。汉朝时会把代表大地的这根线拉得很长,构成明显的水平线结构。

汉朝的神话中都是神仙希望下界来做凡人,这在全世界的神话里都很少有,人间变成了神仙向往的地方,对宗教没有特别的向往。东汉以后,佛教才慢慢传进来,可是东汉以前,人们的向往都落实在人间的土地上,土地是最能让人自足自满的地方。

汉朝墓葬里有很多仓库,多是放稻谷的。一个人去世后,最重要的就是在他旁边放很多粮食。农业文化里对于节俭和储存很看重。人们做了好多好多仓库的模型放在墓葬里,让它们有天长地久的感觉。

秦俑是写实主义,非常严格、冷静、理性。到了汉朝,人像变得非常优美、抽象,人们可以大胆地把手削掉,因为要表现女子的婀娜多姿,需要妩媚的表情,如果多出一只手,线条就出不来。这比现代雕塑家朱明还大胆,完全用现代的手法使人像作品呈现出非常漂亮的感觉。

战国时期,楚国发展出了浪漫文学。之后,秦代建立了西北的写实主义。东汉又重拾了具有楚国特色的曲线美,产生了上述作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