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看不见的竞争力(2)

蒋勋说文学之美 作者:蒋勋


那个时候也有很多朋友去鹿港,在那儿可以看到非常传统的锡制品:锡酒壶,锡蜡烛台等。还有做香的工艺,是做那种拜祭用的香,甚至在路边你都可以看到工匠用手很灵活地做这些香。最近一次去鹿港,我真的吓了一大跳,在天后宫前面居然有一个非常大的香客大楼!我不太知道为什么需要这么大的香客大楼。如果一年只有一次进香活动的话,大概也不需要这么大的香客大楼。

我想这大概是对小镇自己的文化特质忽然没有了信心,被冲散掉,才要做一个虚夸的东西,而小镇原有稳定厚实的力量就开始消失了。那时候还保有的几个美好的乡镇,其实后来在转型过程中都有了很大的尴尬,除非那个社区有很强的自觉性,慢慢把社区原有的自我特征保持下来。

…………

我们看到,在人类文明的进程当中,美从来没有缺席过;在先进国家的发展过程当中,美也从来没有缺席过。这又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美究竟在扮演什么角色?《天下》杂志给美下了一个有趣的定义,说:“美是看不见的竞争力。”“看不见”这几个字非常有趣。如果是墙上的一张画,它其实是看得见的;如果是音乐会里的音乐,它其实是可以听到的,是可以感觉到的。我想,这个“看不见”也许是触碰到我自己了。

…………

其实人类永远在他要证明的东西和他要相信的东西之间存活。美可能是一种信仰,它跟灵魂一样,到现在都没有办法被完全证明,可是它存在与否对人类的文明有非常大的影响。像达?芬奇这样一个追求极度精密的科学家,他最后还是要问灵魂到底在哪里。现在大家认为是达?芬奇找到了静脉,他甚至是最早记录静脉流的人,最早区分左、右心室的人,可他还是要找灵魂。这使我们非常难归类达?芬奇是科学家还是艺术家。我相信美是连接这两者的一个桥梁。美可能是一种秩序,也可能是一种信仰。

一个社会里面美的重要性,可能还不只在于它有多少个画家、音乐家、舞蹈家、戏剧家,而更在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怎样能够把美作为一个向前发展的创造力,或者我们可以把美作为创造力的一个征兆。有人可能是搞机械的,有人可能是搞化学的,可平时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工作时,一般是习以为常、原地踏步的状况;但是当他感觉到美的时候,会促使他的专业从一个机械式的普通发展,提高成为一种产生创造力的状况。

小时候我在老电影里看到居里夫人在研究化学元素镭,一次一次地做实验。你会感觉到每一次失败,其实都使她相信,镭元素一定在那里,她要试出来。不知道为什么我老记得她在镭元素快要出现时那一瞬间的美,而不是出现之后的。她脸上不断释放出来的是内在的创造力和内在的潜能,是永不放弃的坚韧。

今天西方非常多的先进国家对美很重视,相信美是一个重要的、有生命力的、开拓的部分。回到最本质的问题,美不一定仅仅是跟艺术有关。我们在看一朵花时,觉得它是美的,很少会觉得它不美。这种美在现实的功利层面上没有任何目的跟意义,但是它好像变成了一个征兆,让你觉得有一种生气和活力。我跟很多朋友提过,许许多多古老的文明,作为生命或者美的第一个象征,常常都是花。

《圣经》里,耶稣传道有很大一部分跟花有关。他曾经跟门徒说,你看路边的百合花比所罗门王富有时所有的宝藏都要珍贵。这是他用花在说法。坐在菩提树下悟道的释迦牟尼,在传道的过程中,一句话都没有讲,就拿花示众。如果今天晚上演讲,我一句话不说,就拿一朵花,会有什么后果?佛经里讲的这一段很有趣。当释迦牟尼拿花给大家看的时候,大弟子迦叶笑出来,他就把花给了迦叶,说我一生所有的道理都在这一朵花当中,不靠语言、不靠文字来传。成语“心心相印”就是从这段典故中演绎出来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