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刘伯承在一九五八(11)

走进怀仁堂 作者:董保存


在这样的情况下写出来的东西,一定是有局限的。有些本应该展开的地方没有展开来写。比如,会理会议,他写得很短。有的细节没有写。当时林彪给他打电话,要他出来指挥红军打仗。他拒绝了。后来林彪给军委写了一封信,毛泽东看到后,以为是张闻天和彭德怀鼓动林彪搞的。还说林彪:“你懂什么,你还是个娃娃!”——这件事一下子误会了好多年。在庐山会议上,毛主席第四次讲会理会议。林彪这时才出来说,这事和彭德怀没有关系,写信的时候他不知道。当时是在庐山会议期间,他这么表态当然也还有和彭划清界限的意思。即使这样,毛主席还是不相信……可见误会之深。《彭德怀自述》里写得很简单,最近出版的杨尚昆的回忆录里就详细了,聂帅的回忆录里也写了。林彪打电话时好几个人都在场。张闻天的夫人刘英也回忆了这个事件。

对于他对革命的贡献,这个自传留了不少的空间。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前面说过的专案组要他“只讲罪行”,另一方面他这个人从来就是不喜欢吹自己的。自己做了十分,能说五六分就不错了。比如坚持井冈山的斗争,一些了解情况的老同志和研究井冈山斗争史的专家都谈到,在那种困难的条件下,他有两大贡献:一是顾全大局,决定红五军留守井冈山,迎击三四十倍于我的敌军,掩护红四军突围赣南;二是收复井冈山,发展根据地,使鄂东南、湘鄂赣、湘鄂边苏区连成一片。在书中他写得很简单。再比如对百团大战的问题。打完后主席还打来电报,给予很高的评价,说:“百团大战真是令人兴奋,像这样的战斗是否还可以组织一两次。”对百团大战的运筹指挥,他没有多写,倒是写了不少自己的失误。当然对有人攻击百团大战,他是毫不客气地进行了批驳。对华北座谈会,也只有几句。……从文字中是能看得出来的。综合起来看就更值得深思。

相反,他对自己的错误和失误,认识还是很深刻的。这本书中,无论是红军时期,还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都有检讨,而且剖析自己非常深的。这可不是要写给专案组看的,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对我说:“古人说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古人还说要闻过则喜。”当我问他能否做到闻过则喜时,他说:“我也做不到,我能做到闻过不怒。”庐山会议后,他还在反省自己:说当时就不该作检讨。作了违心的检查,结果适得其反,人民还在挨饿。他说我要知道这个结果,还不如不写信了。但就我个人来讲是不可能的,有不同的看法,我就要说。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是非分明,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也正因为如此,在庐山当有人说他的一生倒三七开时,他争辩说对半开。当有人说他有野心时,他说:“我根本不是这种人,我根本不要当什么大英雄。说我伪装,一年两年能装,30年50年还能装?”说他有个“军事俱乐部”。他吼道:“开除我的党籍,拿我出去枪毙了吧!你们哪一个是军事俱乐部的成员,就来报名吧!”……

总之,这本书里写下了他的人格。他是剖开自己的心,是红是黑,你们看吧。

问:关于这本书有很多传说,有人说,当年彭老总为了把这个东西保留下来,送回了老家埋在地里。是这样的吗?

彭:他对我说,1961年,他回了一次老家。有一天晚上,他把一些材料拿出来,交给我母亲龙国英,说是要埋起来。伯伯和我妈一起,把稿子埋在了灶炉下头,南方天潮,埋在炉灶底下不会潮。伯伯特别信任我妈。我爸结婚早,我妈到彭家来比较早。伯伯也曾经对我说过:你妈家很穷的,到我们彭家以后受了不少的苦,是很不容易的。

伯伯把这个东西送回老家,是作了最坏的打算,但他还是相信历史是会公正的。

应该说明的是,那次送回去的东西,也还不能说就是这本书,是他在20世纪60年代写的材料。如八万言书等(中央档案馆就有),也只是这本书中的一部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