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渡海到台(4)

红蕖留梦 作者:叶嘉莹


一直到1953年我先生才放出来,他刚回到家时,我住的房子窗外围满了学生,大家都好奇地来看他。

彰化女中的训导主任吴学琼,在校长被抓以后就离开了彰化女中到了台北二女中。1953年前后,台北二女中要招聘高中国文老师,我以前教过吴学琼的侄女吴忆进,所以她知道我教书不错,她就给我写信,问我要不要到台北二女中来教书。那时我先生刚出来还没有工作。我就回信告诉她,我可以到二女中教书,如果能帮我先生找个工作,我们就过去。台北二女中在近郊有个分部,那个地方叫汐止,她就把我先生安排在汐止分部的初中教国文,我们全家就到了台北。

我在二女中教两个高中班国文,还要兼做一个班的班导师。国文课每两周有一次作文,每班六七十人的作文都要改,而且二女中规定班导师还要看大楷、小楷、周记、日记,所以忙得不得了。经过了几年的患难,我那时非常瘦弱,体重不足一百磅,还得了气喘病,二女中的一个女同事说她都不敢碰我,怕一下子就会把我的手臂拉断。校长王亚权对我很好,同学们对我评价也很好。那时台北教育主管部门有督学,督学下来视察国文教学,学校就把他安排到我的课堂上听课。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我讲的是曹丕的《典论·论文》,已经打了下课铃,我还没有讲完,就延长一会儿把它结束。那位督学也不走,一直听完。校长一看都下课了,这个督学怎么还不回来,就找到教室来了。后来校长开会的时候还报告说,那位督学认为我的课讲得非常好。

我到台北以后参加了“浸信会”的一个教会,我们住在信义路168巷,“浸信会”的教会就在信义路的大街上,从我家出了巷口,过马路就是教会。那时每个礼拜天我都带着两个女儿去教会,我在教会教主日学。主日学分大班和小班,当时我的小女儿很小,为了能照顾她我就教了最小班的主日学。

1956年在台北教主日学。

到台北以后我就一直跟父亲住在一起。我父亲住一间房子,我们夫妇与两个女儿住的是一间六席的日式房子,地方不大,我没有单独的地方读书备课。只能在走廊的一点地方放一个小桌子读书写字,椅子一半在屋里,一半在走廊。我的很多东西就是在那里写的。

1966年我带着两个女儿去了美国,1967年我把先生也接去了美国。我们都走了以后,我的一个女学生施淑女一直住在我家,照顾我父亲。她一直称我父亲“太老师”,她曾经写信告诉我:“太老师有时晚上谈话时对我讲,你的命不好,遭遇了这么多不幸,而且整个家都是靠你支撑着。”她还说我父亲常常在屋里走来走去,不讲话。我知道父亲是心疼我的,他不是喜欢啰嗦的人。父亲还给我女儿写过一首诗,告诉她不要忘了母亲的辛苦和艰难。诗是这样写的:

莺歌燕语报良辰,万物昭苏气象新。似锦韶光应珍惜,如花岁月逝难寻。总是更生须自力,几曾事业总因人。记取春晖寸草句,常思母爱慰亲心。(《辛亥元旦写小诗示外孙女言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