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能不说的历史结点(5)

边陲明珠 作者:鹏鸣


第二证、诸葛亮南征的真实情况

东汉末年,经过长期战乱,中国出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这一王朝更替的激烈变化,迫使南中地区豪强大姓的割据倾向在自己的归属上不能不作出选择。

投向远在北方的曹操自然不现实,那么剩下的就是投吴还是投蜀。结果是早已料到的,大姓们自然分成了两派。

这个时候,同样吴国和蜀国争夺南中控制权的斗争也在加剧。刘备仗着自己本身的地理优势,在蜀汉政权刚刚组建之初,立即开始恢复原益州刺史对南中各郡的统治,他委派一个叫邓方的人为庲降都督以经略南中,然而,邓方却只能以朱提太守的名义进驻南昌(今镇雄),他无法深入到真正的滇境区域。

而孙权一样觉得南中地区是块不可多得的肥肉,及时通过交趾太守士燮拉拢了与吴“使命往还”的雍闿。

雍闿是当时益州郡里被称为“恩威著于南土”其势力最大并有割据野心的大姓豪强。他是一个坚定的投吴分子。为了得到孙权的赏识,他先杀了益州郡太守正昂,然后又将刘备派来的继任太守张裔缚送给了孙权。

孙权当然很高兴,这一高兴便委任雍闿为永昌郡太守。想借此控制南中。

公元221年,刘备在蜀正式称帝,称帝之后的刘备当然更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眼皮底下的南中落入吴国之手,于是,又派出了亲蜀的李恢来当庲降都督,以管理南中形势。

然而,南中不是一块容易管理的地方,李恢能到达的地方就是平夷,也就是现在的贵州毕节,这里离滇中更为遥远。孙权也不甘示弱,派出了刘璋之子刘阐为益州刺史,企图让刘阐以刺史名义总摄南中,以此与刘备的庲降都督李恢相对峙。

公元223年,南中大姓雍闿、盂获、高定等,乘刘备病死,发动叛乱,一时间战火遍及南中广大疆域,整个南中地区除了永昌郡功曹吕凯协助郡丞王伉“闭境拒闿”,坚持拥蜀外,“南中诸郡,并皆叛乱”。

这时的蜀国大后方南中真是风雨飘摇,一片形势大乱。让刘备的儿子阿斗来控制这种叛乱局面,显然是笑话。

这重任无疑落在了辅佐朝政的诸葛亮身上。在中国,诸葛亮的名气比谁都大,而且,这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

在人们的眼里,他不仅是个一肚子锦囊妙计近乎于神的高人,还是个对蜀国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天下第一贤臣。

南中的形势,其实早在“隆中对”时,诸葛亮就曾对刘备提出过他自己的想法,认为刘备在创建霸业、复兴汉室的发展进程中,对待西南夷地区的少数民族应当“西和诸戎,南抚夷越”,以此来改善东汉长期镇压南中所造成的紧张的民族关系,以便能够充分利用南中地区的人力、物力,把安定和开发南中作为完成统一全国的整个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平定南中叛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采取军事行动,在当时情况下的蜀国是根本不可能的,不说别的,就是大规模出兵运粮这一点,蜀国国力也达不到,更何况,蜀国政局还正是立足未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