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彪炳史册的古今人物(1)

边陲明珠 作者:鹏鸣


曲靖人杰地灵,千百年来涌现出许多名人名士,为了说明曲靖的确是人才荟萃之所在,我在此章只简略介绍几位

“南中名士”——尹珍

尹珍,字道直,生卒年月不详,东汉牂牁郡平夷(今富源县)人。东汉桓帝年间,尹珍涉途千里至汝南(今河南),拜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为师,学习五经,又向应奉学习经书图纬、文字,精通“三才”之学。

学成后,他返乡开学教授,足迹遍及夜郎、毋敛、珍州、南平军、鄨等县,于是“南域知学白珍始”,为曲靖古代教育事业的杰出开拓者。

尹珍因通晓文字和经术,且德学俱优而被察举。仕至尚书郎、尚书遗、荆州刺史。

古代在今富源县城呜凤山东坡建有南书堂(后改南书院),书院内供奉着“东汉大学士尹珍”匾。《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华阳国志-南中志》、康熙《平彝县志》(康熙三十四年改夷为彝)、光绪《平彝县志》对尹珍均有记载。尹珍与晋时本邑人傅宝、夜郎人尹贡一起被誉为“南中名士”。

“韪书”搜集整理者——阿轲

阿轲,彝族,生卒年月不详,纳垢酋长的后代。唐朝时隐居今马龙县月望乡。他搜集整理“爨字”,历时3年完成,共1840个字母,称为“韪书”,后被彝族人民使用。

召龙县委女书记李薇,在介绍马龙文史和广场文化雕塑墙时,专门向我们述说了有关彝族文化圣贤阿轲。他所创造的“韪书”,不仅云南彝族千万年来沿用,而且四川大凉山小凉山彝族也都沿用至今;意义更深远的是,老挝、越南、缅甸等国的彝族兄弟,也都一直在沿用。阿轲的历史地位,堪比汉字发明者陕西白水人仓颉。

治绩卓著的清廉能臣一一张璁

张璁,生卒年月不详,字廷璧,平夷卫平彝乡(今富源县中安镇)人,生于明朝正统年间。

明成化元年(1465年)中举,五年(1469年)中进士,被任命为南刑部主事、员外郎。在刑部时,办事果决、公正;任重庆知府期间,重视了解案情,审判、定案公平,解决了多起积案,史书称他“治绩卓著”。

弘治元年(1488年)前后,张璁被派到江西任兵备道副使。他亲率军民修缮城池,广积粮草,训练士卒,修整器械,在险隘地方设置守御。叛乱的土司头人看到无机可乘,也就偃旗息鼓,骚乱自平。张璁又派人修建7处城堡,使百姓安居乐业。后来,由于兵备道主事嫉妒,他又看不惯官场中阿谀奉承等丑行,遂辞官归去。骚乱的土司头人闻张璁离去,又聚众兴兵,江西重新陷入兵祸动乱中。江西巡抚邓廷瓒焦虑万分,忙向皇帝上疏“南赣不可一日无璁。”

皇帝特下诏书,命张璁仍留在江西。他奉诏留职后,率民众建造南康城以守险要,并在各地兴办学校。土司头人知张璁复来,慑于他的德威,只好悄悄解散兵众。

张璁一生廉政爱民,办案公正,并严禁所属官吏贪赃受贿。为官20多年,两袖清风,一贫如洗。晚年因病辞官,回到平夷。

据《云南通志》载:“张璁回归故里,囊无余资。”死后,葬于今富源县城东峦冈山下、距城6公里的张口洞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