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余论

元代平话研究 作者:卢世华


作为中国长篇通俗小说的第一个繁荣阶段,平话对明清章回小说 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平话在内容上、 社会影响上所做的准备,如果没有平话所做的创作方法示范,如果没 有平话创作和流传的实践经验,明清章回小说是不可能出现并取得成 功的。     明清章回小说直承元刊平话而来,它们继承了元刊平话的内容、 创作方法、风格等等。它站在平话的肩膀上,才有了代表一代之文学 的成功和繁荣。在继承的同时,章回小说也对平话进行了巨大的改 造,一些成功的改写之作如《三国志通俗演义》《、封神演义》等,其影响 远远超过了平话,也因此能够代替平话成为长篇小说的范式。到了明 代晚期,平话作品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人们几乎忘记了盛行一时的 元代平话的本义。     明清章回小说对元代平话的继承首先表现为对平话内容结构的 吸收。这种内容上继承的痕迹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这个问题,许多 学者都曾经讨论过。     赵景深把《武王伐纣平话》与《封神演义》进行对比,发现《封神演 义》从开头到三十四回,除叙述哪吒出世的第十二、三回外,几乎是完 全依据平话来扩大改编的。从第三十一回起,才脱离平话,专写神怪 部分,然而仍插入烹费仲和伯夷、叔齐谏武王的两小节。直到第八十 七回后,又采用平话的敲骨剖孕妇、千里眼、顺风耳、火烧邬文画等 情节。①     孙楷第在《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中说: ①《(封神演义>与(武王伐纣平话>》,见赵景深《中国小说论集》,上海:永祥印书馆   1950 年版。余  论 2 4 3     观书《( 封神演义》——引者注)中所演,实亦与元刊本《武王 伐纣书》平话略同。则与此《封神演义》即就元本扩充之,乃显然 之事,(小字注:封面犹题《:武王伐纣外史》,即袭元刊称也。)余邵 鱼编《列国传》,远在万历丙午(三十四年)之前,开端所记武王伐 纣事,亦与今所见元刊本平话略同。则与此《封神演义》所据殆为 同一底本。① 他认为《封神演义》和余邵鱼《列国志》都是以《武王伐纣平话》为底本, 并认为余邵鱼《列国志》远在《封神演义》之前。他还提出疑问“:元本 《武王伐纣》之后,万历间《封神演义》之前,是否尚有过渡之同类小说, 今亦不能断言也。"②     周贻白对《武王伐纣平话》《、列国志》和《封神演义》加以对比比勘 认为《:封神演义》在写作时曾参考过《列国志》的西周部分。若以全书 言之,则《列国志》西周部分,实对《封神演义》之成书,具有莫大助力。 这部《列国志》的西周部分,实在就是《武王伐纣》与《封神演义》之间的 一部“过渡之同类小说’。⑧     郑振铎认为《三国志平话》“虽是原始的《三国志通俗演义》,虽是 后来的《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一个骨架子,然后来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的内容却已完全包括于此了’。④     《三国志通俗演义》不仅继承了《三国志平话》的框架结构和故事 内容,也同时对其内容进行了大量的增删改编。郑振铎仔细比较《三 国志平话》(本段文字简称之为《平话》)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本段文 字简称为《演义》),论述了《演义》对《平话》的成功改进。他总结了四 个方面。第一是削去流俗传说中太过荒诞不经的事实,如张飞打段圭 让,杀太守,诛督邮;曹操劝汉献帝让位于其子曹丕;庞统既投了刘备, 不得意,又去劝说沿江四郡皆起叛刘之类。这些多是一见便可知其为 ①见孙楷第《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年 5 月版,89   页。 ②同上书 3 页。 ③周贻白《(武王伐纣平话>与(列国志传>》,见沈燮元编《周贻白小说戏曲论集》,   济南:齐鲁书社 1986 年 11 月版,25 页。 ④郑振铎(- 国演义的演化》,见《郑振铎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年   2 月版,105 页。2 4 4 元代平话研究 荒谬的情节。第二是增加了许多历史上的真实事实:如《三国志》中原 有的一些较好的故事姜维、邓艾和钟会等人的故事;又如历史人物的 诗词;又如表章书札等。第三是改写了许多虞氏刊本已有的故事。这 一点是主要的,罗贯中原是全部改写的,特别是《平话》中许多谬诞不 经的地方,例如张飞独据当阳长坂桥一段,虞氏本以为张飞大喊一声, 竟喊断了长坂桥,喊退了曹军,这是很可笑的传说。罗氏知其无理,便 将其改作了张飞大喊一声,吓破了曹操身边的侍从夏侯杰之胆,跌落 马下而死,曹军为之惊退者三十里。这一点是比较可能的。第四,最 重要的一点《,演义》保存了《平话》的一部分旧事而大加增饰,将原来 只占一页篇幅的故事变成好几十页。其改写的总的特点是抛弃民间 的传说,而回转到真实的历史中去。① 周兆新在《三国演义考评》里也 对这一问题做了更深入细致的比勘和总结,此不多引用。②     《三国志平话》《、武王伐纣平话》对于《三国志演义》《、封神演义》 等书的影响巨大。而其他元代平话作品后来也有同题材的章回小说 产生。程毅中更集中地论述了从《续前汉书平话》到《两汉开国中兴传 志》《、全汉志传》《、二十四帝两汉志传》以及《西汉通俗演义》和《东汉 通俗演义》五种的传承过程及其改编方式③,显示出平话与后代历史 演义小说内容上的深刻联系。其他论述到《五代史平话》对《残唐五代 史演义传》的影响;论述到《前七国春秋平话》《、后七国春秋平话》对于 《前后七国志》等小说的影响等,此不多引述。     演义改编的倾向也有不同,有向史实靠拢的,也有进一步虚构的。 《三国志通俗演义》对《三国志平话》的继承和增删就是修改平话的故 事以靠近史实,并大大增加了内容,把平话的故事细致化。余邵鱼《列 国志》对《武王伐纣平话》的改编做法也是如此。而《封神演义》对《武 王伐纣平话》的改编则是另外一个典型,其增删的方向是让平话故事 变得更离奇,使其变成神怪的斗争,从而脱离了历史小说的范畴。     紧承元刊平话而来的明代章回小说的繁荣出现在明代中期嘉靖 年间。以《三国志通俗演义》等为代表,庸愚子之序对平话“言辞鄙 ①郑振铎《三国演义的演化》,见《郑振铎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年   2 月版,108—110 页。 ②见周兆新《三国演义考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 年 12 月版。 ③见程毅中在2004 年 9 月在“小说文献与小说史国际研讨会"上提交的论文《从   (前汉书平话>到(东西汉演义>——略论明代通俗小说发展的累积过程》。余  论 2 4 5 谬’“、失之于野’的看法具有普遍性,因此,在这一时期,对平话的改编 显示出了偏向正史的特点。另一方面,这时期的演义普遍倾向于演全 史,而不像平话那样专门记叙争战之事《,三国志通俗演义》就补充了 许多三国时代的故事,从而使从黄巾起义开始一直到三国归晋的过程 显得十分完备,成为“宇宙之大帐簿’。有些书光从书名就可以看出, 如《全汉志传》《、春秋列国志传》等,显然是以演全史为目的的。①     明代章回小说对于元代平话除内容上的继承和改编外,在语言、 人物形象上改编也很多,更甚者是思想观念的变化。鉴于这些问题较 大,是平话研究应该进一步思考的,在这里不展开论述。     对比平话和章回小说:平话更接近说话人的原初表演内容,润色 较少,我们从中能更清楚地了解当时的民间文学特点和说话表演的特 点。经过章回小说的改编,思想统一了,结构严谨了,人物崇高(高深) 了,语言精美了。章回小说对平话的改编过程实质上是思想内容上一 次拔高和统一的过程,可是,平话中那种丰富多样的本色天真的人物、 内容和坦率的思想倾向,在章回小说里就不复存在了。当然,人物也 就虚伪了,所谓“刘备摔阿斗刁买人心’的民间说法正是一针见血地评 价了这些道貌岸然的高大人物。平话正如春天河岸自由滋生的野草, 而演义则像经过修剪的人工园林。修剪之后虽然说明显地整齐了,可 是也失去了最初的自然本色之美。所以,在今天看来,章回小说并不 能完全替代平话的价值,其改编虽主要是有得,但也是有失的。     总之,从平话和章回小说的关系来看,正是有了平话,章回小说才 有了创作的基础,才可以增删修改,如果没有平话的骨架和创作示范 作为基础,骤然出现《三国志通俗演义》和《列国志》《、封神演义》这样 的大部头小说,是不可想像的事情。从上述简单的分析可以看出,许 多明清章回小说的祖本都是平话,平话虽然相对简略,可是对于章回 小说的创作却是很基本、很关键的,有了平话的盛行,才有了明清章回 小说的诞生和繁荣。 ①参考纪德君《中国历史性小说艺术流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年 3   月版,138—142 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