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 血染双“十二”(1)

南京大屠杀全纪实 作者:何建明


这一天是12月12日。

日本东京这一日有报纸发表社论说:“去年的今天,是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性命危在旦夕的日子。一年后的今天,我军将入南京城区……”

日本人要彻底地辱没蒋介石,并且要让他“享受”超过西安事变十倍的耻辱。他们似乎胜券在握,志在必得。

为什么?为什么见不到青天白日?

为什么?为什么折断的刺刀上还在不断流血?

看一眼身边堆积如山的战友尸体,

抚摸一下自己断残的胳膊,

我眼里的火,我心头的火,

我身后千千万万兄弟姐妹的火,

正等待着入侵的强盗来到。

我们在城门边拼个最后赢输!

这不是诗,这是1937年12月12日那些守卫南京城的中国军队将士们在阵地前的最后呐喊。

事实上,松井石根对最后进攻南京城的军事部署与军事命令是在12月12日的前五天就制定好并正式发出了。我们现在有机会能从当年日军留下来的军事档案中查阅到这份军事命令:

一、 两军进至“中方作命第27号”所示一线。准备其后之攻城战。

二、 在南京守城司令官或市政当局尚残留在城内之情况下,当劝告对方开城以谋求我军和平入城。

此时,各师团当首先让抽选出来之步兵一个大队,作为基干部队入城。在城内分地区进行扫荡作战。

三、 若敌之残兵仍负隅顽抗,则以抵达一线之全部炮兵布阵炮击,夺取城墙。各师团以一个联队为基干部队扫荡城内。

以上之外之主力,集结于城外示意之地点。

四、 城内扫荡战时,应指定作战区域,令部队严加防范,确保不发生友军相互间误伤之事件,且令其明确对不法行为应负之责任。

五、 两军于城内作战区域如下:

共和门—公园路—中正街—中正路—汉中路。

六、 各军警备之城门:

派遣军:中山门、太平门、和平门

第十军:共和门、中华门、水西门

松井石根选择的南京这6座城门,既是进南京的要道,也是中国守军重兵把守的关键军事要地。松井石根把最困难的任务交给了柳川部的第10军。日第10军仿佛也跟中国军队特别有仇似的,接受任务后,他们便与中国守军展开了死战。

日第10军最先进攻的是紫金山和雨花台,因为这是通向南京“中华门”的外围屏障,失紫金山、雨花台,便意味着南京城被撕开一个大口子。中国守军在此把了重兵,其中有孙元良的88师和蒋介石身边装备最好、实力最强、兵员最足的“御林军”——教导总队。孙元良是72军军长,他兼任88师师长。而教导总队下有3个旅和直属部队,共3万余人,如此两支部队把守紫金山与雨花台,可见此处多么重要。

12日前,这两个要处,敌我双方已经展开多场生死搏杀。日军先对守军薄弱的麒麟门一带阵地进攻,结果阵地先失。之后敌人集中兵力攻南紫金山老虎洞阵地,由于该阵地地势明显,炮火容易袭击,因此老虎洞阵地激战一天后,守军主动放弃,退至紫金山第二峰高地。日军以为中国守军不堪一击,有些得意地直向紫金山第二峰阵地进军,哪知这儿驻扎的是蒋介石的精锐部队——教导总队。这支队伍在这一带驻扎已4年,平日天天在此实战练兵,熟悉地形,加之工事牢固,日军首攻惨遭失败,留下一片尸体。吃了亏的日军,迅速调兵遣将,与守军在紫金山第二峰和西山一带再度展开拉锯式激战,枪炮声在山谷密林中呼啸怒号,震天动地,双方死亡俱众,但阵地依然在中国守军手中牢牢把着。久攻不下的日军急了,不仅不断增兵,且调来加农炮穿甲弹直射中国守军阵地。巨大的爆炸声震耳欲聋,水泥和巨石筑铸的工事被掀起数丈之高。但是令日军不曾想到的是,如此轮番轰炸,又一次次出动战车横扫,还有敢死队三番五次的出击,结果均被中方打退。11日,又是几番死杀硬拼,扒去厚厚一层皮的紫金山虽在流血淌泪,但仍然不肯垂下高昂的头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