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粤剧名伶红线女 (4)

中国戏剧大师回忆录 作者:梅兰芳 马连良 程砚秋


“不过,有一个十分清楚的事实:凡是受观众喝彩,拥护的戏,必然是演员所演的角色人物,性格鲜明凸出,放在整个健全的剧旨中,能够发放她一定的光辉,是爱是憎,都给予观众有力的感动。脱离了角色在全剧中的生命,单纯凭老倌的唱工做手获致广大观众的共鸣是不可能的。当我懂得这个道理的时候,我同时也深信了戏剧除了第一个原则要‘真’之外,第二个原则就是要‘善’了。”

红线女在香港期间主演的粤剧很多。“野花香”、“刁蛮公主憨驸马”、“倾国名花”、“黄金种出薄情花”、“我为卿狂”、“佳藕兵戎”、“清官怨”、“蝴蝶夫人”,很受香港小市民的欢迎。

红线女除了会做戏,交际手腕也相当高明,她与一些豪绅、旧官僚政客的关系都搞得很好。

◎五、在广州春风得意十年

红线女在广州十几年来,演了一些好戏。其中“昭君怨”、“搜书院”、“李香君”、“三娘教子”、“魂断潇湘”、“关汉卿”等,是她比较常演出的剧目。它们都是描写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生活,按照江青的说法,它们都是“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毒草”。红线女所演的剧目中,也有“革命现代戏”,如“红花岗”(饰尤大姐,罗品超饰张胜)、“山乡风云”(饰中共连长)等等。

红线女对于粤剧的传统艺术,始终是有所继承与发扬。她在“李香君”中扮演的李香君,“三娘教子”中的三娘(马师曾饰薛保)、“搜书院”中的翠莲(马师曾饰谢宝)、“昭君怨”的王昭君(马师曾饰毛延寿)、“关汉卿”的朱廉秀(马师曾饰关汉卿),对人物性格和思想感情的刻画,都非常细腻和深入,给观众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其中,她对“搜书院”的成功表演,尤为戏剧工作者所赞赏。田汉看了“搜书院”的演出后,曾写了这么一首诗寄赠红线女:

五羊城看搜书院,故事来从五指山;

暗把风筝寄漂泊,不因铁甲屈贞娴。

歌颂南国刘三妹,舞妙唐宫谢亚蛮;

争及摩登红线女,佳章一出动人寰。

正因为她热爱粤剧的传统艺术,对于在“改革粤剧”工作中的粗暴现象,感到相当痛心——尽管她自己也主演一些“革命现代戏”。她在一篇文章里,曾经说:

“有的同志对待传统艺术采取粗暴的态度,我觉得这也是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如粤剧‘六国封相’这出戏,有丰富的身段和锣鼓音乐,角色行当很齐全,表演也很美,如果把它整理一下,用来作为训练青年演员的教材,是很有用处的。可是,有的同志认为这出戏有问题,不能演,怕犯错误,不愿整理改造它。这也就影响了传统艺术的挖掘,继承和革新的工作了。对待丰富多彩的粤剧音乐,我们有的演员和音乐工作者,也有着粗暴的态度。据老艺人说,粤剧的曲牌很丰富,有一千多个。而我们却没有很好地挖掘与学习它们,有的同志只懂得很少曲牌,还没有摸到粤剧音乐的特点和规律,就要举着‘改革’的牌子来进行‘创造’,结果创造出来的曲牌就自然容易脱离传统,脱离本剧里的特点和民族风格了。这样一来也就脱离了群众。我觉得,这样做是不对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