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武生宗师杨小楼 (7)

中国戏剧大师回忆录 作者:梅兰芳 马连良 程砚秋


◎杨小楼

杨小楼在武戏方面,可以说是京戏的一代宗匠,不论长靠短打,我们为了他实在不会再作第二人想。诟病杨小楼的人,送过他四字评叫“武戏文唱”,这是不懂戏剧的人的妄评,假如他懂戏,这四个字真是誉多于毁,而且简直是有誉无毁。我想,“不废江河万古流”,也只有小楼一人可以当之无愧!我们只要仔细想一想,凡戏都必须“文唱”,而尤其应该“文唱”的自然是武戏。什么叫“文唱”?就是表情,有说白,有唱有念有做,然后才有打。打也要打得规矩,打的边式、漂亮,打得举手投足处处都合乎锣鼓的节奏。假如一味地只有打,蛮打,狠打,硬打,乱打,一味地趋于火爆,那是江湖卖艺的伎俩,根本谈不上论是什么武戏,假如那就是武戏,则听武戏不如看卖艺,或者更不如看马戏的精彩紧张,令人咋舌!过去海派武戏颇多讲究火爆者,拧旋子,翻筋斗,皆以多为胜,大约不上二十来个都不会有人喝彩,要六十多个才能够博得两三分钟连绵不绝的满堂好。

小楼虽武戏文唱,那不过是因为他表情出神入化,唱的韵味飘逸,引人入胜,而道白尤其抑扬顿挫,远胜侪辈罢了。事实上,他的打绝对不会逊色过同时代的其他任何武生演员。他的下把都是清末民初舞台上久经训演屡为大敌的老搭档:武净钱金福,武丑王长林,这是中国梨园史上的双璧,而今早成绝响;余如迟月亭、许德义、范宝亭,哪一个不是威风凛凛、杀气腾腾的英雄好汉?假如不是小楼,像“五人义”、“艳阳楼”这种各逞奇能显功夫的场合,谁能够保证唱主角的不砸锅出丑呢?我们但举绿叶,便可而窥见牡丹之妙。尤其是我谈小楼,不喜欢谈他的盛年,我简直以为他的武戏中打的那部分,即在晚年亦非他人所能企及!更非他人所能梦想!刘宗杨是他的外孙,他学小楼简直以“宗杨”为号,可谓亦步亦趋,的确是一位有心人!可惜心有余而力不足,宗杨学杨,只有“连环套”穿山而过的两个简单的亮相略有意思,其余还是牛头不对马嘴!谈到武功,宗杨在“连环套”中黄天霸和贺天龙会阵时的一套对刀,也可算是小楼的真传,然而,亦不过仅此而已!二十多年的亲炙,其难如此!其难而不易遇知昔又如此!

小楼死于沦陷末期的北京,不及看到所谓翠葆霓旌的重临,这是他的遗恨!他晚年编了许多新剧,由吴幼荪君润色,像“坛山谷”、“屯土山”、“野猪林”,都含有反抗不平的意识或提倡民族精神,这是我们敬爱他“佞他”的地方。假如他不死,假以余年,在舞台上他一定还是会不服老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