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南梁思絮(2)

梦寻南梁 作者:沉石


鸡娃子叫来狗娃子咬,

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

一杆杆红旗硷畔上插,

我把红军哥哥接回家。

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

哥哥跟随的是刘志丹。

老刘站在山上喊一声,

咱们千家万户来响应……

我听着每个字每个音,思絮在交融,刘志丹的形象在浮现。老大爷唱得真切,尾音中带着一丝感伤,蓦地,歌声戛然而止,只见老大爷站在五道梁的土坡上,流着泪,把歌声咽在了嗓子里,触景生情,感慨万分。

歌声在山中回荡,那断断续续的音符,宛如深重而纯朴的一首山歌,让我紧紧地扶着老大爷,半晌间,他指着远处的那一道道山梁,低沉地说:“刘军长骑着一匹白马,握着双枪,飞起来像一道白光。到了夜里,哪个村子遭了殃,老百姓就能看到天边有一道白光闪过。”

我知道,在民间有这种传说,哪里的农民受压迫,他们都仰望夜空,企盼有一道白马闪过,他们从心里敬仰刘志丹出现。老大爷带着我到山梁下的前村,讲述了一件往事:七个村民被敌人抓捕,敌人抢了村里的牛羊,挖坑正要活埋那些村民,只见山野五道梁之间,刘志丹骑着白马,率领红军冲杀过来,消灭了敌人,挽救了村民,还为村民盖房搭铺。可刘志丹连口水都没喝,像一道划过夜空的白光,消失在茫茫的山梁丛林……

眼前的山梁弯弯曲曲,在山顶的拐弯处,可以放眼南梁的八道梁交汇点,远看犹如一道道旋转的唱盘,贮存着多少民间的传说和关于刘志丹的故事,能听到和感叹到,是一颗纯粹的心。静静的,我收回在历史中的那一片片岁月,用心在寻找充满传奇的刘志丹,萦绕心中的是那不尽的思絮。

我轻步穿越在南梁的小径中,被身边的独特环境所感染,在寻觅中,我有一颗燃烧的灵魂,艰难地迈着步子,真实地把心遗落在南梁,试图拉回从前的时光。此时,我看见了南梁山沟里的一座窑洞小学,洞里不算大,摆放着几张破旧的课桌。窑洞小学是习仲勋建立起来的,由毛主席题写的“列宁小学”几个字,雕刻在窑洞前,显得分外醒目,在岁月的残痕里,我似乎听到南梁孩子的读书声,看到了那一个个童稚的山里娃子的影子。那群娃子里,哪一个是刘力贞,她坐在小课桌的哪一边?我触摸着窑洞小学,思絮如飞,真的分不清哪是历史,哪是现实。

渐渐地,从窑洞校址的左前方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在我的梦幻之中越来越清晰明了,抬头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面鲜艳的红旗,走到正面时,我立即兴奋起来,“列宁小学”几个大字挂在新校楼上,明亮的教室,宽敞的校园。伴随着下课铃声,跑出一群活泼可爱的学生,红领巾映着他们喜悦的脸庞。那一瞬间,我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在寻觅着什么,在追寻着什么,心灵此刻是最灵通的。思絮的交汇中,脑海呈现的是红军穿梭在峻山丛林的一幕幕,还有刘志丹与乡亲们挖窑洞的背影。走近南梁清音楼,我又看到陕甘边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楼台的广场红旗招展,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刘志丹在训练部队,检阅部队。我仿佛看到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六军两面军旗飘扬。红军战士欢乐拥抱,喜泪连连。那场面,把整个南梁的群山都感染了,鲜红鲜红的山丹丹,在陕北老大爷的心里盛开,化着漫天的彩云音符,在吟唱流传……

此时此刻,一阵秋风迎面而来,我站在那段残墙上,注目远眺,满眼秋色,层林尽染,一行鸟儿横空飞过,我下意识地吟诵起范仲淹的《渔家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