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全真教:从未抗金、一直亲元(2)

金庸笔下的真实大历史 作者:填下乌贼


重阳创教

先说王重阳手创全真教。

王重阳,原名中孚,字允卿,又名世雄,字德威,入道后改名王喆,北宋京兆府咸阳大魏村人(大魏村现属泾阳县,至今尚存)。王重阳出生于北宋徽宗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是不折不扣的宋人。

因为家境殷实(属于富裕地主家庭),故而少年王重阳有条件习文练武,《金莲正宗记》记载他“骨木雄壮,气象浑厚”“膂力倍人,才名拔俗,早通经史,晚习刀弓”,可见丘处机说王重阳“少年时先学文,后练武”,情况大致不差。

1127年靖康之变后,咸阳纳入金国领土,中原板荡,兵连祸结,但地处关中的偏僻乡村幸运躲过一劫,未遭大的劫难。

但王重阳并未表现出什么“家国之痛”,或许是因为北宋暮年的腐朽气息,已经让他心如死灰了罢。

1133年,21岁的青年王重阳参加刘豫伪齐政权的科举考试,应礼部试,结果名落孙山。深受刺激的他时隔几年后,又参加了金朝的武举考试,金天眷元年(公元1138年),26岁的王重阳应武略,中甲科,成功考取了金国功名,后被授予甘河镇酒监一职。

王重阳考取功名后,娶妻生子,过上了小官吏的幸福生活。但年复一年的官场迎来送往生涯逐渐让其倍感厌倦,加上仕途多年也无晋升,金正隆四年(公元1159年),47岁的王重阳借口遇到了汉钟离和吕洞宾两位神仙,就此抛家弃子、辞官入道,这就是全真教史上著名的“甘河证道”。

王重阳“遇仙”后,在终南山下祖庵镇结庐修炼,又挖了一个小地窖,修成坟茔状,立碑“活死人”,自号“王害风”,这就是《神雕侠侣》活死人墓的原型。

小说中的活死人墓方圆数里,机关重重,能容纳数千人的军队和粮草兵器,而实际上真正的活死人墓只要一个人花半天时间就可填平。

王重阳在终南山传道三年,结果很惨淡,乡人对他毫无兴趣,只招来了史处厚、严处常等几个弟子。1167年,王重阳离乡东去,赴山东半岛传道收徒,这一年,可视为全真教的创立之年。

王重阳将自己手创的教会命名“全真”,历史上有多种解释,一说是“真性保全”,一说是“精气神三全”,一说是个人内修的“真功”和济世利人的“真行”兼备两全。但不管哪种解释,全真教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把扶危济困、怜孤惜寡当作了一项教务,造福一方百姓,这一点和小说是吻合的。

王重阳选对了路,山东半岛道教氛围浓厚,蓬莱仙山更是大名远扬。加上此时金国统治者有意扶持道教,故而在山东,王重阳陆续收了丘处机、谭处端、马钰、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和刘处玄七个得力弟子,即著名的“全真七子”。此外,王重阳又得到了牟平大富周伯通的财力支持。有了徒弟,有了资金,全真教顺利地在山东站稳脚跟。

小说中的周伯通是老顽童,办事极不靠谱,但历史上的周伯通对王重阳及全真教贡献甚大,没有周的鼎力支持,全真教的壮大不会这么迅捷。当然,周伯通没有出家,这一点上,小说和史实吻合。

然而,正当王重阳准备大展拳脚之际,厄运突然降临,1170年,王重阳突然去世,享年58岁,算不上长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