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明国号和明教无关(4)

金庸笔下的真实大历史 作者:填下乌贼


融入白莲

元顺帝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5月,元朝强征15万民工修筑黄河堤坝。白莲教主韩山童、刘福通认为时机已到,预先在河道中埋下独眼石人,背刻“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待石人挖出,人心浮动,韩、刘乘机在颍州颍上发动红巾军起义,拉开了波澜壮阔的元末农民大起义序幕。

虽然韩山童随即遭到了元军的残酷镇压,不幸身死殉难,但其子韩林儿却幸运地躲过屠杀,在刘福通的扶持下继位为王,“从者数十万”,并且在1355年登极为帝,国号“大宋”,建都濠州,改元“龙凤”,号“小明王”。

朱元璋的淮西(濠州)红巾军是尊奉龙凤政权的,故而,朱元璋也是白莲教徒、红巾首领。1366年的冬季,小明王韩林儿、刘福通沉船身死于瓜洲,凶手疑似朱元璋水军大将廖永忠,背后黑手不言而喻。

身为白莲教主,韩山童却时刻宣传“弥勒降生、明王出世”,一方面,安抚白莲教中最大的两个宗教加盟势力——弥勒宗、摩尼教;另一方面,侧面肯定了白莲教对这两个宗教加盟势力的领导权。

因此,明朝国号和明教(摩尼教)确实没有太大关系,就算有,也应该是源于白莲教。明朝的国号,严格说和元朝一样,都来自于《易经》: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忽必烈看中了“大哉乾元”,朱元璋紧跟着他看中了“大明终始”,遂取国号“大明”,和白莲教的造反口号“弥勒降生、明王出世”并无多大关系。

朱元璋建国后,采纳李善长的建议,下旨严禁白莲社、明尊教、弥勒宗等教派,并把取缔左道邪术写进《明律》,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其后,白莲教以各种支派的形式继续变换名目得到发展,在明清两朝一直保持着一定的生命力,但明教却逐渐式微,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今天,我们只能在少数几个宗教昌盛的城市(如福建泉州、新疆吐鲁番),还能见到当年盛况一时的摩尼教的遗迹、残碑等物。

纵观摩尼教在中国的发展历史,被官方承认时少、打击时多,只因摩尼教脱胎于各种宗教的综合因素,处处都有其他宗教的影子,但糅合起来却又截然不同,故而在佛教、道教、儒教三教主流的封建中国,是不受欢迎的。但摩尼教在反元战争中起的宣传作用,确实不可小觑,为明朝建立立下不小的功劳,这一点也是应该给予承认和肯定的。

小说中的波斯三使、十二宝树王,自然是小说家杜撰。但小说中明教的基本教义、着装风格、饮食禁忌、丧葬习俗等,基本都吻合古摩尼教的描述,这一点是相当难能可贵的。1992年,考古学者晁华山在确认了大量摩尼教洞窟后特地致函金庸,说《倚天屠龙记》中对摩尼教教义的阐述和许多教规、习惯的描写,真是难得的准确。能得到专家如此赞誉,金庸在这方面所下功夫之深自不待言。

而金庸本人,也是十分欣赏明教的。1959年,金庸和同学沈宝新一起,合资创办了一份全新的报纸,取名《明报》,显然,含有“明教”的影子。今天,《明报》已是香港最有感召力的报纸之一,影响了几代港人。

西域摩尼教要求信徒苦修、乞讨度日,且视性行为为不洁活动,鼓励信徒单身。从这点看,古摩尼教更像是西域的丐帮,区别在于一个有宗教信仰而另一个没有罢了。

最后,以白居易的一首歌咏摩尼教的五言律诗作为本节总结,以此来纪念这个神秘宗教延绵千年、跌宕起伏的传奇历史!诗云:

静览苏邻传,摩尼道可惊。

二宗陈寂默,五佛继光明。

日月为资敬,乾坤认所生。

若论齐洁志,释子好齐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