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两子被杀,老子何惧坐牢 9

中共早期领导人的最后岁月 作者:杨帆


1942年5月27日晚9时30多分,包惠僧前来看望陈独秀,潘兰珍想要叫醒昏睡中的陈独秀,可叫了两声陈独秀毫无反应,潘兰珍心里蓦地一惊,赶紧上前翻开陈独秀眼皮,此时陈独秀似乎还有知觉,一行眼泪从中流下,随后即咽气身亡,享年63岁。

陪伴陈独秀走完人生最后一程的,除了潘兰珍、陈松年及其妻子女儿等亲人外,还有包惠僧、邓仲纯、何之瑜等人。

陈独秀生前一贫如洗,死后自然没有钱财置办后事,当他的死讯在《时事新报》、《新民报》上登载后,社会各界纷纷捐款为他筹办后事,蒋介石以及国民党高官陈立夫、朱家骅等均在捐赠人之列。

而当地政府以及名绅邓蟾秋、邓燮康叔侄更是不遗余力为其筹办葬礼。

由于没有棺材,72岁高龄的邓蟾秋让出了为自己准备的上等香楠木棺。关于墓地,四年前陈独秀在邓氏位于江津大西门外鼎山麓康庄小住时,曾面对此处景致说了一句,“得此佳景,平生足矣”,邓蟾秋因此捐出康庄地皮作为陈独秀墓地。

6月1日,陈独秀灵柩出殡,其亲属好友和江津名绅、江津九中师生、双后小学学生百余人随行送葬,下午1时30分,陈独秀棺木在康庄下葬。此地背山面水,左右桔林环绕,景致清幽怡人。其墓碑上刻有“独秀先生之墓”,乃陈独秀生前好友、著名佛学大师、书法家欧阳竞无所书。

按照陈独秀的遗嘱,1947年6月,陈松年将父亲与祖母灵柩移葬安庆。其母高晓岚去世前曾对陈松年说:

“生不能与你父亲同寝,死也要合家。”

陈松年将父母灵柩合葬于北关。由于当时社会对陈独秀评价不公,故墓碑上没有用“陈独秀”之名,而是在正中刻上“先考陈公仲甫之墓”,斜下方刻有“子延、乔、松、鹤年泣立”。

1979年,陈独秀名声逐渐恢复,在征得中央允许后,安庆市政府重修陈独秀墓,如今,在安庆市十里铺乡林业村叶家冲陈独秀墓的墓碑正中,可见“陈公仲甫独秀母高太夫人之合葬墓”字样,斜下方仍是“子延、乔、松、鹤年泣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