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再版后记

人有病 天知否 作者:陈徒手


距《人有病 天知否》2000年初版,一晃已过九年,犹如“岁月如梭”这句老话所形容的时速。承蒙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厚爱,拙著得以再版,心中只存谢意和愧疚。

《人有病 天知否》是十几年前在采访当事人、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完成写作的,稍微完整的写作时间约为三年。当时身体状况不错,冲刺力较强,再加上内外部支持充分,写作时格外顺手。出书后得到朋友们的鼓励和批评,对我来说都是莫大的鞭策。

这九年间,自己也尝试过几个专题的史料收集,涉及的面已从文学渐渐地转到社会、经济等领域。由于工作较忙,身体时而不佳,写作计划迟缓,有负于诸多朋友的好意。

此次本书再版,与出版社商量,补进了我这几年间写的几篇短文。浩然先生是《人有病 天知否》出版时唯一在世的主人公,我得到老人很大的帮助和支持。他病重几年中,我时常去方庄东方医院探望,虽然无法对话,但坐在病床边的心理感受总是沉滞和郁闷。所写的小文就表达了当时探视和他去世后的情绪,可以作为《浩然:艳阳天中的阴影》一篇的后续补充。

在写作《人有病 天知否》前后,我曾多次访问严文井老人,他的好几段精彩的口述成了书中画龙点睛的出彩段落。在筹办严老去世纪念专集时,严老的女儿严欣久老师嘱我写一篇,我根据几年间陆续记录的笔记,选择了一些片断写成文章,通过严老零散而有分量的口述,可以还原20 世纪50年代中宣部、中国作协的部分状态和人际关系,对于读者了解本书的时代背景和人物命运或许会有帮助。

林希翎女士一直是我关注的中国当代史当事人物,有过一些来往和受益很大的交谈。后来因故没有做成系统口述,至今还令我遗憾。林希翎女士的坎坷经历浓缩了六十年间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沧桑痕迹,具备了不可复制的标本意义。收录《林希翎女士》,只是想表达对林希翎女士的一份敬意,只是想从侧面提供一个令人感慨的人文故事,让更年轻一些的读者记取有这么一位不平凡的、被埋没的人物。

最后要特别感谢本书编辑马玉梅女士,她的认真和严谨使拙著改掉不少陋处。九年过去了,再次合作依然感受到她的诚恳和朴实,只是我的疏懒需要检讨和改进。

作者

2009年5月23日于北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