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从赣南山岭中走出的罗贵波(2)

越南密战:1950-1954中国援越战争纪实 作者:钱江


这时,新思想的风潮从广东那边渐渐吹了过来,新学堂一所所地办了起来。

罗贵波读了一年私塾后转入新式小学。他的性格有些内向,但读书甚慧,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全年级的第一或第二。

20世纪20年代,赣南还极为封闭,没有铁路,甚至没有像样的公路。幼年的罗贵波没有见过汽车,看见刚刚投入赣江航运的小火轮就觉得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了。

眼前的世界很小,纵使坐落在平原的潭口也不过极目十数里。好在罗贵波爱读书,两个要好的同学廖贵潭和陈铁生也喜欢看书。那时的赣南村镇里谈不上有什么外国文学著作,倒是有不少中国传统小说,《三国演义》《水浒》,还有《说岳全传》《薛丁山平西》《三侠五义》以及描写太平天国农民英雄的故事书深深地吸引了他们。在这些书中间,对他们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三国演义》和《水浒》。三国人物足智多谋,于鞍马之上得天下。诸葛亮六出祁山,却又未遂其志。梁山好汉们仗一身好武艺,聚啸山林,杀富济贫,替天行道。凡此种种,都给这几位成长中的赣南少年以深刻的影响。

小学毕业以后,罗贵波到赣州的省立师范学校读书,他继续在书本中苦苦求索,有时激愤,也有时陶醉。

可是一旦从书中回到现实,罗贵波发现生活太沉闷了。辛亥革命把皇帝赶下了台,但是逊位皇帝仍然住在北京紫禁城里。皇家官吏被赶跑了,遍地贪官污吏还在欺压百姓,苛捐杂税数不胜数。各派军阀乘机混战,赣南诸县,就是盘踞广东、江西、湖南一带军阀相互争战、反复拉锯的地方。兵灾涌来,百姓流离;水旱再至,民不聊生。

罗贵波的少年时代是在巨大的精神苦闷中度过的。在求学中他日渐不满于现实,却不知生活中出路在哪里。为了挣脱苦闷,他常和廖贵潭、陈铁生交谈,产生过许多离奇而幼稚的念头:学梁山好汉去占山为王,替天行道。可是当今的桃花山、梁山泊在哪里呢?要不然遁入空门,不再与尘世结缘。可是如此则实在太绝情。出洋,到南洋去闯荡一番呢,又觉得自己不明世事,心中实在没有把握。

天高地阔,却没有一条路能走通。这几位血气方刚的青年只好又回到罗贵波家中,操起祖上传下的笛子、二胡、洞箫,或委婉、或悲怆地演奏起来,寄托满腔情怀,一缕愁丝。

这时候,孙中山先生在广东举起了三民主义的“共和”旗帜,黄埔军校也办起来了。革命信风拂动了赣南大山中几位青年的心,于是罗贵波和廖贵潭、陈铁生商量,到广东去,投奔国民革命政府,跟随孙中山先生改造中国。

他们马上行动了起来,廖贵潭到广州去了农民运动讲习所,陈铁生进了黄埔军校,只有罗贵波被家人从半道上拦住,截了回来。无奈之中,他跟着一个姐夫做了一年多买卖。他不喜欢生意经,闲下来依旧捧书研读,思索今生去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