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伦敦(2)

喜欢你是寂静的:林徽因传 作者:王臣


在古老沧桑又自由浪漫的欧洲大陆,林徽因和徐志摩的情来情往,看过去原本是极妥帖极美妙的。只是,天不从人愿。世事美好的背后,总有另外的人孤自在失去和伤痛当中煎熬,并且悲苦至无可救药。在林徽因和徐志摩的关系里,失意的是张幼仪。

徐志摩家中的妻。

与林徽因相识之时,徐志摩已是人夫,亦是人父。徐志摩与妻子张幼仪早在1915年便已结为夫妻。那一年,张幼仪一如而今的林徽因,亦不过只有十六岁。

张幼仪是上海宝山县罗店巨富张润之的次女。张润之有八子二女,张幼仪排行第八。宝山张家是名门望族,因此张幼仪与徐志摩亦可谓门当户对。但这桩婚事因是父母之命家庭包办,所以,二人全无感情基础。徐志摩对张幼仪更是极冷淡。

感情事,向来是全无道理可言,爱与被爱皆是极难预料的事。碧玉女子会爱上粗野莽夫,书香子弟亦可能沉迷烟花之地。而看过去极匹配的倜傥公子妙丽小姐也许一生一世也难生发出半点情之涟漪。徐志摩对张幼仪,便是如此。

不喜欢便是不喜欢了。

若是徐志摩果真能够弃绝道德、信义、原则不顾而与林徽因爱成眷属倒也就令人无话可说。他就是对她这样爱了,对发妻寡情伤她至极深之处了,甘愿做一回恶人了。但他却又没有。他与她终究也没有。

一来,他不是漠视伦理道德准绳的人,相反,他亦有君子操守,心知自己已是有家室有妻子的人,于是,他后来甚至书信一封寄回国内,恳请妻子来英国陪读,来断绝自己岔出的念想。

1920年,张幼仪果真应丈夫徐志摩请求,迢迢抵达马赛港,后辗转至伦敦。当张幼仪真真出现在徐志摩面前时,他又悔了。张幼仪曾回忆自己当年抵达马赛时的境况道:

“我斜倚着船舷,不耐烦地等着上岸,然后看到徐志摩站在东张西望的人群里,就在这时候,我的心凉了一大截……他是那堆接船的人当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儿来的表情的人。”

张幼仪抵达伦敦的次年9月,林徽因与父亲的伦敦寓所租期便满。10月,林徽因便随同父亲回国。张幼仪和林徽因之间的取舍,大约是徐志摩那一世所做的极艰难的选择之一。但正是林徽因的突然回国,让徐志摩愈发确证了对林徽因无可撼摇之感情。

彼时,他是真真将一颗心都放置在林徽因那一头,不管不顾。于是,徐志摩最后终究败给了心中对林徽因炽烈的爱。1922年,徐志摩在德国柏林和张幼仪协议离婚。

友人胡适曾在徐志摩去世之后所写的《追悼志摩》一文中写道:

“他正式向他的夫人提出离婚,他告诉她,他们不应该继续他们的没有爱情没有自由的结婚生活了。他提议‘自由之偿还自由’,他认为这是‘彼此重见生命之曙光,不世之荣业’。他说‘故转夜为日,转地狱为天堂,直指顾间事矣……彼此尊重人格,自由离婚,止绝苦痛,始兆幸福,皆在此矣。’”

二来,林徽因对于徐志摩的情与徐志摩对林徽因,又实在是有些不同。这亦是让徐志摩心知自己予林徽因的那份情之前路渺茫。

这一段感情,之于林徽因,是少女之温暖初梦——粉色,洁净,无限广阔。所谓,友人之上,爱亦未满。之于徐志摩,是成年男子久觅不得之爱情理想——无色,蓬勃,无可拔除之诱惑。

道如今:

康桥如故。

云如故。

唯爱已非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