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普洱茶产业发展的现状(3)

普洱之路 作者:鹏鸣


(二)茶树源见闻之二

在景谷大石寺里,至今留存着一块石碑,这块不知是立于哪年哪代的神农刻像,虽然已经印记模糊,而那段关于茶叶的故事,还清晰的记录在景谷人的记忆里。

相传,神农遍尝百草而遇剧毒之后,是一种树叶解了毒性,于是号令景谷百姓世代移植栽培,以保安康,并把它命名为“茶”。

民间传说只是一种美好愿望的体现,而景谷种植茶叶的悠久历史,却是不争的事实,在景谷茶的历史演变中,纪襄廷的名字一直被这里的种茶人世代传颂着。

景谷县文化馆副馆长毕小军,弹得一手好钢琴,人也长得漂亮脱俗,被我们参观采访的一行人称为“大美女”。她不仅长得好,知道的也多,她告诉我们:

——清光绪末年,已中进士的纪襄廷弃官回乡,目睹家乡山脉重重,农田稀少,每年所产谷米不敷食用。

经他考察,以景谷的气候、土质宜于种茶,就到外地选购种籽,陆续在周围山地种植几十万株茶树,精心培植。数年之后,蔚然成林,景谷河两岸形成茶林,而昔日的穷乡僻壤也变为商贾云集之镇。

后人曾评价他为:

景谷之茶衣食万姓;庄跻而后见公一人。

景谷县住房与城乡建设局长王天寿,是一位搞技术出生的干部。但谈茶业也是头头是道,门门精通。

他向我们介绍说:

——在景谷,制茶作坊有个特别的名号:谷庄,用优质晒青毛茶作原料,土法蒸压成形的团茶,又名谷茶。据《景谷县志》记载,谷茶畅销并被誉名沱茶。因此景谷成为云南沱茶的原产地。

如今,我们看见当年手工制茶的历史只遗留下这些石臼,而作坊却变成了现代化管理、年产上千吨的谷庄茶厂。

在这里,时光改变的是茶叶制作成形的过程,不曾改变的是景谷谷庄人质朴诚信的经营理念和那种蕴含在老树普洱茶里的内香。

在景谷与镇沅的交界地,奔涌的景谷河上还屹立着一座古老的石桥:“难搭桥”。

艰险是茶马古道的一个代名词,就是这样的一座座石桥,一条条古道把云岭山脉、普洱茶和大马帮同世界连接起来。

今天,普洱茶已经不用再通过这样崎岖逼仄的山道运往外地,陪伴着“难搭桥”的,是空山静寂中的江水声,只是偶尔,山民的马队还会走过长满青苔绿衣的石板路,那串串的马铃又会勾起老人绵长的思绪。

远古木兰化石,千年古茶树,飘香的普洱茶,蹄痕深深的故道,普洱茶的历史,就是普洱人改变自己的历史,枝干脉络间尽管曲曲折折,虽然历经风雨沧桑,却依旧昂然向上。

时代的脚步为普洱茶注入了现代的气息,让古老而年轻的茶饼满载着历史的陈香传播到世界各地。

从传说中神农尝百草到清代纪襄廷老先生引种、试种茶叶,从景谷的少数民族先民采摘野生大茶树到现代化的普洱茶加工,可以说,普洱茶文化的历史就是中华数千年茶文明的一个缩影,也是其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