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阿佤传奇(12)

普洱之路 作者:鹏鸣


(五)佤山桥:遗存的古代文明

在西盟佤山,最使我们不能忘怀的除了善良剽悍的阿佤人,浓郁、古朴的民风民俗,美丽迷人的自然风光外,就是通向佤山的桥。

到过佤山的人都知道,西盟佤山属云贵高原怒山山脉南部,这里山峦迭障,奇峰耸立,是典型的高山崇岭地带。素有“隔山叫人听得见,走起路来要半天”,“对面鸡鸣听得见,见到主人要半天”的说法,这些民间的歌谣形象地展示了佤山谷深山高的自然环境及特点。

因此,进入佤山,不知要经过多少条弯弯曲曲的河流,爬过多少道笔直的山坡,走过多少道各式各样的桥梁。

佤山的桥,种类较多,风格独具一格。

在佤山,我们走过无数道竹桥、木桥、藤桥、独木桥、吊桥、竹篾桥等各式各样的古代桥梁。

早就听说过,在西盟县傈僳乡的南约河上,有十多道藤桥,其中一道是出了名的,很多报纸、刊物都刊载过照片,并作了介绍,引起了外界的关注。我们早就想亲自去看一看,走一走,领略一下佤山藤桥的风韵。

这是佤山一座有名的藤桥,桥长56米,宽1.5米,桥梁是由数十根又粗又长的野生巨藤相编扎而成,桥两边是用竹篾编扎成交叉十字的桥栏篱笆固定在下端的一根藤索上,中间铺三棵相连接起来的竹子为桥面,桥面上同样用许多根山藤吊在河两岸的大树上。这道藤桥就是这样穿过树林,穿过湍流奔腾的南约河,铺设在离河面约八米高的高空中,整座藤桥粗犷、古朴,很可能是全国、甚至是全世界独有的。当地河两岸的佤族、拉祜族群众就是通过这道藤桥进出生产、狩猎的。

1952年,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盟佤山的唯一通道。当地佤族同胞也把它称为“解放桥”、“幸福桥”。

1987年,被县人民政府批准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它已成为佤山历史的见证。数百根竹藤编织着佤山的历史,编织着阿佤人的梦想,它已成为宣传佤山的一张名片。

在佤山的日子里,我们不知多少次走过多少道别具一格的独木桥或独竹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