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二(10)

晚年陈云 作者:杨明伟


而上海宝山钢铁总厂的合同金额,则排在所有大项目中的首位。在中央同意的由国家计委、建委、经委、冶金部和上海市《关于上海新建钢铁厂的厂址选择、建设规模和有关问题的请示报告》中,决定厂址选在上海宝山县,成套设备从日本引进,矿石从澳大利亚、巴西等国进口,项目预算总投资为214亿元,其中外汇48亿美元(还有人披露,宝钢一、二期工程共计划基建投资300亿元,其中包括外汇资金20亿美元)。

对上马宝钢这样的特大项目,李先念曾在一次讨论宝钢建设问题的会议上,坦陈过自己的肺腑之言:“有生之年不多了,想把国家搞得好一些,搞起点实力来,你弱了,人家不理你那一套!”

宝钢工程建设从1978年春天正式动工,其领导体制最初是冶金部、上海市双重领导,以上海市为主(9月以后,根据建设的需要,改为由冶金部为主,直属领导)。根据冶金部与日本新日铁签订的总协议书规定,宝钢一号高炉系列(即一期工程)将在1980年建成投产。由于工期太紧,正式动工之前,冶金部又把建成时间改为1981年底、1982年初全面投产。这么大型的钢铁工业建设工程,从正式动工到建成投产,满打满算只有3年的时间。时间如此紧迫,工程指挥部不得不在建设中提出了“抢建”的口号,要求各项工作都要争时间、抢速度。为此,冶金部和上海市调集了全国、全市各方精兵强将参与建设,总人数最多的时候达到6.4万多人。在上海市远郊农村的一个不到20平方公里的地域里,集中这么多人,仅道路交通和吃、喝、拉、撒、住,都是个大难题,工程建设中遇到的诸如财政、外汇、重要物资的供应等困难,更是日趋严重。

在一种尽快抢回“文化大革命”耽误的时间、迅速改变国家经济遭到的严重破坏的强烈愿望下,宝钢的筹建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仓促上马、急于求成、工期安排考虑不周等问题。国家在资金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将要投入数以百亿计的巨资建设宝钢,人们在关注的同时,理所当然地要议论纷纷。

尤其是调整工作开始以来,社会各界对宝钢建设提出的质疑越来越多,“下马”风也越刮越烈。根据中央关于调整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一切正在建设中的一些重大和特大项目,都面临着“上马”或者“下马”的两难困境。按照中央确定的“把那些影响全局而且本身也难以正常发展的‘长线’调下来”的意见,该“上马”的“上马”,该“下马”的“下马”。

在中央做出调整的决策以后,宝钢建设何去何从,也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争论焦点之一:是“上马”还是“下马”。一些人主张继续上马,毫不动摇;另一些人则提出应该当机立断,及早下马。

争论焦点之二:是全部进口还是部分进口。有人主张“立足国外”,既购买全套技术和专利,又成套进口全部设备;有人主张“立足国内”,购买技术、专利,只进口关键设备,其他设备自己制造,锻炼自己的机械制造能力。

1979年4、5月间,随着调整工作的展开,对宝钢的争论也日益激烈,各种意见都提到了最高决策层,都需要陈云领导的国务院财经委员会来拍板定案。这期间,陈云正在杭州休养。杭州离上海如此之近,陈云听到的意见也更多。

在这次休养期间,陈云对正在建设中的上海宝山钢铁厂倾注了大量心血。宝钢建设的问题,也是陈云在此次国民经济调整中着力思考的众多大问题之一。

调整工作展开以后,宝钢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陈云听到的议论也越来越多。为此,在杭州休养的陈云决定对宝钢进行深入调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