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易安·定情(1)

世上如侬有几人:李清照诗词品读 作者:廖水聪


1100年,当赵明诚与李清照初次见面后,情犊初开的这对年轻男女,互有好感,而这对正可谓梦当户对的一对正也到谈婚论嫁年龄。

赵明诚虽然还身居太学院读书,但是多少了解政治斗争,新旧党派的明争暗斗在朝廷日渐激烈,而自己的父亲赵挺之与李清照父亲李格非都属不同党派,政见不一。赵明诚心里一直没有底,父亲是否会同意这门亲事。

而忽然想起自己曾经做过的梦,说给父亲赵挺之听完之后,赵挺之心中既是惊喜又有些担忧,惊喜的是赵明诚说的此人不正是现在名誉汴京城的李清照吗,而他担忧的是自己和李格非党派不一,甚至自己曾上谏弹劾苏轼,而身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的李格非是否会因此拒接这样的婚姻呢?

但是赵挺之给儿子赵明诚说出了自己肯定这么亲事的想法,赵挺之无论怎么样也了解赵明诚的性格,他知道儿子的脾气,认定的事情,无论很难改变,何不顺水推舟,另一方面,徽宗赵诘即将即要即为,苏门一派必将受到重要,这也是赵挺之的一步很重要的棋。

同时除了虚荣心做祟、希望将顶尖才女充做赵氏门楣装饰外,政局变幻肯定对赵挺之择婚决策举足轻重:李格非官位虽低于吏部侍郎赵挺之,但朝里有人好做官,鹏飞指日可待。

李清照也欣赏赵明诚,虽然他从小成长在贵戚之家,但却并非不学无术的纨袴子弟。相反,赵明诚从小就喜爱诗文,尤其酷爱寻访收集前代金石碑刻文字。赵挺之在徐州做官时,年仅九岁的赵明诚居然从当地收集了两通古代碑刻。咸阳出土了一块传国玉玺,将作监(相当于今国家设计院总设计师)李诫曾亲手拓印了一份送给赵明诚。

他十七八岁的时候,在外地为官的姨夫陈师道曾先后两次致函赵明诚,为他提供发现碑刻的线索。虽然陈师道与赵挺之水火不容,但却对这个外甥欣赏喜爱有加。他在给黄庭坚的信函中提到:“正夫(赵挺之字正夫)有幼子明诚,颇好文义。每遇苏、黄文诗,虽半简数字必录藏,以此失好于父。”(《与鲁直书》)由此看来,少年时代的赵明诚与父亲不同,他对官场政治、新旧党争并不在意,他的主要兴趣在于金石碑刻的收藏与鉴赏,只要是有价值的金石字画他就收藏,十七八岁之年,就以金石收藏在学问家云集的北宋士大夫中间享有很高的声誉。这对于性情活泼、关注世事的李清照而言,不能不有所耳闻。

更重要的是,赵明诚在当时还是一名太学生。北宋时期,朝廷专门设置太学,从官员以及平民的优秀子弟当中选拔学生入学。太学生分为上舍、内舍、外舍三等。其中上舍学生经过学习、考试,即可直接授予官职,一般都授予京官。其中最优者被称为“释褐状元”,享受与榜眼、探花同等待遇。可见,北宋时期的太学生只要学习成绩优秀,必定有很好的前途。

应当说,在十七八岁的李清照眼中,赵明诚的确是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优秀青年:出身高官显宦之家,为人谦和沉稳,精于收藏金石碑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高雅的文化趣味,并在士大夫中名声鹊起;这不正是当时待字闺中的女子心中的好夫君吗?

而她对于爱情的追求正是冲破这样的封建制度,她对幸福、自由的追求又是多么真挚、炽烈、大胆;从而也会惊叹这首词多么质朴深刻、生气盎然: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