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蒋介石与1937年的淞沪、南京之战(10)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 作者:杨天石


六 南京:守乎?弃乎?

日军攻占上海后,军方出现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军队已经非常疲劳,必须休整,一种认为,军队虽然疲劳,但仍应攻占南京。11月7日,日军编组华中方面军,以松井石根兼任司令官,规定以苏州、嘉兴连结线为“统制线”,在此以东作战。但是,第二天,日军就兵分两路。一路以上海派遣军为主力,沿沪宁铁路线西进,一路以第十军和国崎支队为主力,沿太湖南岸向湖州集结。13日,日军一部在常熟白茆口登陆,声势更盛。15日,第十军幕僚会议认为,中国军队已处于溃散状态,如果把握战机,断然实施追击,二十天即可占领南京。华中方面军赞同占领南京的意见,认为“现在敌军的抵抗,各阵地均极微弱”,如不继续进攻,“不仅错失战机,且令敌军恢复其士气,造成重整其军备的结果,恐难于彻底挫折其战斗意志”。

日军自太湖南北同时西进,威胁南京。11月13日,蒋介石决计迁都,长期抗战,粉碎日寇迫订城下之盟的妄念。日记云:“抗倭最后地区与基本线在粤汉、平汉两路以西。”“抗倭之最大困难,当在最后五分钟。”“决心迁都于重庆。”但是,南京是战是守,意见不一。高级将领中普遍反对“固守”。有人明确表示,不应在南京作没有“军略价值之牺牲”,白崇禧主张改取游击战,刘斐主张适当抵抗之后主动撤退,只作象征性防守。蒋介石一时也拿不定主意。11月17日,他曾经考虑过请美、德两国出面调停,也曾考虑请英美促进苏联参战,在南京固守或放弃之间“踌躇再四”。不过,蒋介石和唐生智都认为,南京为首都所在,总理陵墓所在,不可不作重大牺牲。蒋并表示,愿自负死守之责。将领们认为统帅不宜守城,时在病中的唐生智遂自动请缨。19日,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刘兴为副司令长官,负责守卫南京,时间为三个月至一年。不过,蒋介石也确知南京难守。11月26日,蒋介石拜谒中山陵及将士公墓,叹惜道:“南京城不能守,然不能不守,对上、对下、对国、对民无以为怀矣。”这正是蒋内心矛盾的表现。

淞沪之战打响后,主和之议一直未歇。9月8日,蒋介石日记云:“主和意见派应竭力制止。”“时至今日,只有抗战到底之一法。”次日日记云:“除牺牲到底外,再无他路。主和之见,书生误国之尤者,此时尚能议和乎!”及至淞沪战败,主和之议再盛。居正原来坚决反对和议,力主逮捕胡适,此时转而力主向日方求和,并称:“如无人敢签字,彼愿为之!”11月30日,蒋介石处理南京战守事毕,慨叹道:“文人老朽,以军事失利,皆倡和议,高级将领皆多落魄望和,投机取巧者更甚。若辈毫无革命精神,究不知其昔时倡言抗战如斯之易为何所据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