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词选》、《词选序》和《茗柯词》述评

近代词史 作者:莫立民


才。厉鹗也学识广博,除著有诗文著作外,还撰有学术著作《宋

诗纪事》一o o 卷《,南宋院画录》八卷《,南宋杂事诗》七卷等。

早期常派词人传承了这一特点。张惠言是当时公认的一流经学

家,在对三国虞翻《易经》的研究上取得独步天下的成就。丁履

恒精通“春秋三传",为清代春秋公羊学和春秋左氏学颇具代表

性的专家。李兆洛则精研舆地学,著有《大清一统舆地全图》、

《地理韵编》,为清代一流的地理学家。

虽然早期常派词人兴趣广泛,或致力于古文创作,或醉心于

朴学钻研,不以专力为词。但是《词选》影响至大,加之他们被附

选的作品数量虽少,却情辞俱佳,尤其是他们是一群具有鲜明创

作个性的词人。故凡谈清词者,尤其是言常州词派者都会提到

他们。这是一群不流连“盛世”华堂,以“醇雅"“、清空”词风为

“盛世”讴歌、咏叹的词人,这是一群崛起于社会衰变、大厦将倾

时有着灵敏心质而又心绪特别压抑的词人,这是一群虽沉沦下

僚却不依附时流、有着独立人格和开新精神,在词学理论和创作

实践上均有重大创辟的词人。晚近词坛就在他们的压抑喟叹和

苍凉低吟中开辟出一条新的创作道路。一个有异于浙派词风,

且有着自己独立词学理论和创作特色的新词派就在他们心心相

应的吟唱中得以形成,最终蔚成大国。从此,常州词派渐而取代

在清代词界占主导地位百馀年的浙西词派成为晚近时代的主流

词 派 。

二《、词选》《、词选序》和《茗柯词》述评

张惠言是一位做事特别专注的人。他不做则已,一做就会

倾尽心力且力求做到尽善尽美。他的朋友鲍桂星很了解他的这

种心性,说道“:独念君生晚近时,慨然为举世不为之学,每举一

59

艺,辄欲与古之第一流者相角,而不屑少贬以从俗,其磊落卓烁

瑰异之气,可谓壮哉!”《( 受经堂汇稿序》)正是他这种“每举一

艺,辄欲与古之第一流者相角,而不屑少贬以从俗"的专心致志、

力求开新的精神和宏大抱负,使他在科考、经学和文学创作方面

取得了斐然的成就。所以,他虽然仅以馀力为词,却能倾注其心

力、力避浙派末流空疏词风,自出机杼地树立起一种新的词学理

论和新词风。

张惠言、张琦合编的词选原名是《宛邻词选》。惠言编选《词

选》的目的是因为他痛感词学“五百年来,作者十数”“,皆可谓安

蔽乖方,迷不知门户者也”《( 词选序》)。所以他要“塞其下流,导

其渊源",用此编标举自己的词学主张,为习词者指明I、-]p ,扭转

“五百年来"词学衰颓的倾向。籍此可见,张氏的立意不可谓不

高,抱负不可谓不大,这和他“每举一艺,辄欲与古之第一流者相

角,而不屑少贬以从俗”的宏大胸襟和开新精神是一致的。因

此,其所编《词选》也就具有强烈的自领一军甚至标新立异的色

彩。

一是择词极严,采录作品极少。《词选》二卷选唐词三家二

十首,五代词八家二十六首,宋词三十三家六十八首,共选唐五

代两宋词人四十四家,词一百一十四首。这和浙派朱彝尊编《词

综》洋洋三十卷,共收自唐至元一百六十馀家,词作一千八百八

十馀首的广辑博收相比,其所形成的反差是显而易见的。其中

宋词诸多名家如柳永、吴文英、周密一首也没有人选也惹人注

目。张氏这种选择态度,连他最忠实的朋友也觉得“太隘"。其

弟张琦日“:《词选》之刻,’多有病其太严者。拟续选而未果。"

《( 续词选序》)所以张惠言外孙董毅后来辑成《续词选》以纠《词

选》“太隘”之偏。清末常派名家陈廷焯也说“:张氏(惠言《) 词

选》,可称精当。识见之超,有过于竹坨十倍者,古今选本,以此

6 n

为最。但唐五代两宋词,仅取百十六首,未免太隘。"《( 白雨斋词

话》卷一)

二是采录基准有着强烈的标举词人个体词学主张的倾向。

具体地说,是多采唐五代北宋词,少采南宋词。从全部收录作品

的比率来说,其中唐词占1 9.2%,五代词占22.4%,北宋词占

32.8%,南宋词占27.6%。唐、五代、北宋词占全部总数

72.4%。这和朱彝尊在《词综》中以“词至南宋,始极其工,至宋季

而始极其变"《( 词综发凡》),极力推崇南宋词的主张显然相左。

从收录的作家作品来看,晚唐词人温庭筠居诸家之冠,得t A

首。其次则是北宋词人秦观,得十首。相反,浙派最看重的姜

夔、张炎词却采撷甚少,姜白石得词三首,张玉田仅录一首。《词

选》张扬唐、五代、北宋词,冷落南宋词的情绪显然可见。当然,

这也是对浙派好尚的逆动。

三是常用经学家和辞赋家的眼光评议词作。张惠言在清代

是最出色的经学家和辞赋家。他治《易》、治《礼》都有崇高的功

绩。他尤其赏爱三国时代易学家虞翻,认为他治《易》的方法是

t依物取类‘贯穿比附"“,沉深解剥"“,遂于大道"《( 周易虞氏

序》)。所以,他不时用注经的“依物取类、贯穿比附”和“沉深解

剥,的方法来解词。例如,他评欧阳修《蝶恋花》日“:‘庭院深

深,,闺中既已邃远也。‘楼高不见’,哲王又不寤也。‘章台’游

冶,小人之径。‘雨横风狂’,政令暴急也。‘乱红’飞去,斥逐者

非一人而已。殆为韩、范作乎?"他治赋作赋多年,功夫极深,有

《七十家赋钞》给赋学建立不朽的基础。所以,他又常用读赋的

方法去读词。他在《赋钞序》上说“:赋乌乎统? 日:统乎志。志

乌乎归? El:归乎正。"又云“:赋者,诗之体也。"又云“:其能者为

之,愉畅输泻,尽其物,和其志,变而不失其宗。其淫荡佚放者为

之,则流遁忘反,坏乱而不可纪。"因此,他读词常常寻找词里的

6 I

“志”和“正”,力摒其中的“淫荡佚放者”。例如,他评温庭筠《菩

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云:“此感士不遇也,篇法仿佛《长fI-j

赋》。"又说“照花前后镜"四句是“离骚初服之意。"这很显然是用

赋去说词。其他如说冯延巳《蝶恋花》三首云“:忠爱缠绵,宛然

骚、辨之义。"说王沂孙《眉妩·新月》日“:碧山咏物诸篇,并有君

国之忧。此喜君有恢复之志,而惜无贤臣也。"都是用骚赋的沉

郁忠爱、君国大义的思路去解词。张惠言用治经读赋的方法去

解词有它好的一面,它不时能抉发词人的良苦用心和深蕴在作

品里的隐微不显之言,使词的思想内蕴诠释摆脱了风花雪月、男

女艳情的羁绊,提升到可以和诗一道“言志”的地位。然而,这样

的解词方法也有它明显消极的一面。这种用“依物取类”“、贯穿

比附"“、沉深解剥”方式去寻绎词作中“言志”内蕴的方法,也使

解说者常常脱离作品的具体情境和实际状况,一味地生硬推断

和臆测,得出一种牵强附会、或者与原作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结

论。所以,民初著名词学家王国维批评张惠言的解词方法说:

“固哉! 皋文之为词也。飞卿《菩萨蛮》、永叔《蝶恋花》、子瞻《 卜

算子》皆兴到之作,有何命意,皆被皋文深文罗织。”《( 人间词话

删稿》)

张惠言在倾向性极强地编选《词选》后,还作了一篇《词选

序》,旗帜鲜明地道出了他不满词坛现状,欲有革新的词学主张。

序不长 .如是写道 :

词者,盖出于唐之诗人,采乐府之音,以制新律,因系其

词,故日词。传日“:意内而言外者谓之词。"其缘情造端,兴

于微言,以相感动,极命风谣里巷男女哀乐,以道贤人君子

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盖诗之比兴,

变风之义,骚人之歌,则近之矣。然以其文小,其声哀,放者

为之,或淫荡靡曼,杂以昌狂俳优,然要其至者,罔不恻隐盱

6 2

愉,感物而发,触类条鬯,各有所归,不徒雕琢曼饰而已。

又说 :

自唐之词人,李白为首,其后韦应物、王建、白居易、刘

禹锡之徒,各有述造,而温庭筠最高,其言深约闳美。五代

之际,孟氏、李氏,君 臣为谑,竟变新调,词之杂流,由是作

矣! 至其工者,往往绝伦,亦如齐、梁五言,依托魏晋,近古

然也。宋之词家,号为极盛,然张先、苏轼、秦观、周邦彦、辛

弃疾、姜夔、王沂孙、张炎,渊渊乎文有其质焉。其荡而不

返,傲而不理,枝而不物,柳永、黄庭坚、刘过、吴文英之伦,

亦各引一端,以取重于当时。而前数子者,又不免有一时通

脱放浪之言出于其I".-I。而后弥以驰逐,不务原其旨意,破碎

奔析 ,坏乱而不可纪。

他最后得出结论说:

故自宋之亡而正声绝,元之末而规矩隳,五百年来,作

者十数,谅其所是,互有繁变,皆可谓安蔽乖方,迷不知门户

者也。今第录此编,都为Z-卷,义有幽隐,并为指发,庶几塞

其下流,导其渊源,无使风雅之士惩乎鄙俗之音,不敢与诗

赋之流同类而讽诵之也。

文章主要分三个层次,阐述他的变革词坛现状的主张,首先

是为词的本质下定义。作者认为,词在本质上是一种“意内言

外”的文体——他借用许慎《说文解字》中“意内言外谓之词"的

话,来给词的本质作解释。许慎的“意内言外”说原指内含的意

义和外在的语言表现形式相结合就构成语词。张惠言借此论

词,其用意在于指出,词这种文体不仅要有完美的艺术表现形

式,同时也应该有厚实的思想内蕴,词的思想内蕴和艺术表现形

6 3

式是浑然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而联系作者的语境,他称“意内

言外”,显然又有推重、提升作品思想内蕴,将作品思想内蕴放在

首位的倾向。当然,这也是对自南宋以来词坛,尤其是清代浙派

词人重艺术表现、轻思想内蕴偏弊的反拨。那么,作者所说的

“意"和“言"具体又是什么含义呢? 张惠言指出,他所说的“意"

非一般情意,乃是“缘情造端,兴于微言,以相感动,极命风谣里

巷男女哀乐,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也就是他

在《词选》一书的笺释中大力鼓吹的“感士不遇"“、忠爱之忱”和

“君国大义”之情“,苟非为雕琢曼辞而已"。他所说的“言”也不

是一般的艺术表现手法,而是指“诗之比兴,变风之义,骚人之

歌,则近之矣。"也就是说通过《诗经》,以此喻彼、托物起兴的艺

术手法或《楚辞》香草美人以自托的表现形式来表达作品的意蕴

内涵。

其次,是从唐五代开始直到当代为止的“词史论",作者立论

的基础是今不如昔,词的发展历史是一部逐渐堕落的历史。他

首先从李白开始,列举了韦应物、王建、白居易、刘禹锡等多位唐

代词人,而以温庭筠为“最高”,称其词“深美闳约"。接着论五代

词人,批评他们“君臣为谑,竞作新调”“,词之杂流"由是而作。

进而论到两宋词坛,认为“宋之词家,号为极盛"。又将这些词家

分为两类,张先、苏轼、秦观、周邦彦、辛弃疾等人“渊渊乎文有其

质",但他们又“不免有一时通脱放浪之言"。柳永、黄庭坚、刘

过、吴文英等人虽“各引一端",为当时所重,但又有“荡而不反,

傲而不理,枝而不物"的毛病。最后得出结论“:故自宋之亡而正

声绝,元之末而规矩隳,五百年来,作者十数,谅其所是,互有繁

变,皆可谓安蔽乖方,迷不知门户者也。"固然,在张惠言的眼里,

唐词的成就最大,其中又以温庭筠为“最高”,因为其词“深美闳

约”。唐词和温庭筠之后,词的发展走的是一条逐渐衰竭、堕落

6 4

的道路。总之,词的发展史是一部今不如昔的历史。

第三,他最后强调,诗词虽异体而同源,他编选此编的目的

是为了纠正五百年来词创作所走的错误道路,为当代和未来习

词、填词者指明一条康庄大道。“今第录此编,都为二卷,义有幽

隐,并为指发,遮几塞其下流,导其渊源,无使风雅之士惩乎鄙

音,不敢与诗赋之流同类而讽诵之也。”话说得并不激昂,甚至有

几分含蓄与委婉,但一字一句均隐含着对词界现状的不满,隐含

着蹊径别开、自立一军的冲动。

从《词选》的编辑和《词选序》所阐释的词学主张来看,张惠

言的词学思想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一方面,皋文不满于词坛

重技艺、轻内涵的倾向,尤其是浙派末流“淫词"“、鄙词”“、游词"

泛滥的现状,企望并力图改变词坛这一非正常的现象,他的词学

思想有着强烈的变革色彩。这也是张惠言人格中那种强烈的

“欲与古之第一流者相角,而不屑少贬以从俗”的欲自树一帜、自

领一军的心性的外化。不独如此,张惠言的词学思想还包含不

少其他合理的范畴。他定义词的本质内涵为“意内言外”,强调

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的统一,指出词不仅要有美妙的

表现形式,同时也应该有忠爱美刺之厚实的社会和人生内容。

他又认为词的最佳表现形式是引进诗、骚的比兴手法和象征寄

托手法,用“诗之比兴,变风之义,骚人之歌"来表现、展示、刻画

词人的“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张惠言还对寒士词和寒士感

士不遇的词风有着特别的好感,他选落拓不遇、命运淹蹇的温庭

筠和秦观词分别达十八首和十首,数量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二位,

且推崇温庭筠为古代词人之“最高”,就是一个明证。

另一方面,张惠言的词学思想又有不少失之偏颇的地方。

他是一位厚古主义者。他认为词史的发展是一个逐渐衰变的过

程。一部词史,只有以温庭筠为代表的唐词为“最高”,堪称经

6 S

典,此后词的发展史就是一部逐渐堕落的历史。其实,唐词只是

我国古代词史上萌芽和发轫阶段,无论就词的体制、艺术表现形

式、思想内蕴来说,都显得幼稚,说不上“最高"。词发展至两宋

始诸体大备,技艺圆熟,思想内蕴精彩纷呈。要说“最高",恐怕

只有两宋词当得起这样的赞誉。元明清词也不是一无是处,完

全“安蔽乖方,迷不知门户”。元明词家虽才力较弱,词创作呈中

衰状态,但词的创作并未中断,依旧有其顽强的生命力,有其无

可替代的文化特点和历史时空性。至于清词,则名家辈出,词派

蔚起,形成洋洋大观、争奇斗艳的繁盛景象,一直被人们视为词

学的“中兴"。所以皋文将唐以后的词史描绘成一个越走越黑、

逐渐堕落的历史是不符合词的发展实际的。皋文推重词体、强

调词的思想内蕴是合理的,但他又常常专注一点、不计其馀,常

常以自己的“感士不遇”“、君国大义”的嗜好和情感倾向去猜度

古代词家的用意,因此,他在解词时常常深文周纳得出一些牵强

附会的结论。

张惠言的词今存四十六首,名日《茗柯词》。“茗柯"一词源

出于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下》“:简文云‘:刘尹茗柯有实理。…

刘孝标注日“:谓如茗之枝柯虽小,中有实理,非外博而中虚也。”

《茗柯词》总体上情感饱满,寄托深沉,胸襟缠绵、细腻、怅惘却不

消沉,隐然有一种爽朗、自信、坦荡、欲凌云直上的不凡气象。语

言莹透醇雅,清简晓畅,词风浑雅、沉郁而旷朗,在我国古代词史

上称得上为有特色的、不多见的佳作。皋文词论难避执拗、偏颇

之讥,然其词创作却难挑突出的毛病。《茗柯词》尤能引发人共

鸣、感人至深的亮点是其中洋溢着的浓冽的“寒士"情结——词

中所展示的孤洁自守、茕茕寡合的文士心性,所荡漾的怅惘、栖

迟、落寂的心绪,所回旋的感士不遇而又欲有作为、凌云直上的

心律,所表露的对百年几许、岁月蹉跎的焦虑,不仅是词人的自

^ 6

我刻画,而且也抒发了天下寒士的共同心声。两百多年来《,茗

柯词》一直被视为词坛的珍品,它的突出价值和永恒的魅力,也

许就在于它所展露的“寒士”的胸襟、气节及心绪。

《虞美人·蝴蝶》是《茗柯词》中的第一首。词里所表现的洁

身自好、不作趋炎附势之态的形象,可说是精采的“寒士"写照,

当然也是词人的自我描绘。词云:

斜阳谁遣来花径,春色三分定。游丝无力系花腰,忙煞

枝头相送乱红飘。 寻春莫向花间去,花外游蜂聚。南

园芳草不曾空,收拾春魂归去绕香丛。

春天来了,百花吐卉,和风吹拂,落红点点。那一只寻春的

蝴蝶不愿趋“炎”附“势",再去绕那花枝翩飞,它宁愿去那南园中

颇显冷清的草丛里栖息。作者笔下的这只“蝴蝶",是如此的孤

独,又是如此的清高。“寻春莫向花间去,花外游蜂聚。"这种宁

愿品尝冷寂而不愿趋炎附势的心性,不正是天下许多讲操守、秉

气节的寒士们精神情操的真实写照吗? 当然,它也展示了作者

孤介自守的品性。

《双双燕》“满城社雨"词则描绘了一种异乡栖迟、有家难归

的孤寂、寒苦情怀。词日:

满城社雨,又唤起无家,一年新恨。花轻柳重,隔断红

楼芳经。旧垒谁家曾识,更生怕、主人相问。商量多少雕

檐,还是差池不定。 谁省、去年春静。直数到今年,丝

魂絮影。前身应是,一hL落红残粉。不住呢喃交讯,又惹

得、莺儿闲听。输与池上鸳鸯,日日栏前双眠。

一种孤苦、无奈的心境和一种自怨自艾、自怜自惜的情绪交

织在一起,使此词有一种扑面而来的寒苦气息。张惠言一生多

次为生计所迫,长期栖居异乡。九岁,他因家贫而离家,依其叔

6 7

父读书。乾隆五十年(1 785),他二十五岁,第一次到安徽歙县,

坐馆于著名汉学家金榜家。嘉庆元年(1 796),客富阳,助其好友

富阳知县恽敬修县志。嘉庆二年(1 797),惠言再次到歙县,第二

次馆于金榜家。从二十六岁至三十九岁十馀年间他七试礼部而

后成进士,其间多次滞留京师。长期栖迟他乡、别离亲人的孤独

生活,使他有一种人生漂泊之感,心质特别的孤苦。所以他有一

种“前身应是,一片落红残粉"的自怨情绪,同时又容易使他涌起

一种莫名的乡愁。其实,在张惠言的时代又有多少像他一样,为

了生计,为了功名,奔走天涯,怀才不遇的寒士——他们是一群

有着共同遭际、心绪的群体。

张惠言最享大名的作品是《木兰花慢·杨花》和《水调歌头.

春日赋示杨生子拔》五首。《木兰花慢·杨花》自问世以来,历来

词选家多有选评。晚清词学名家谭献评此词日“:撮两宋之菁

英’《( 箧中词》)。夏承焘、张璋先生论日“:这是一首咏物词。写

杨花也是写人的感情——一个情性疏狂、风格清寒、久耐凄凉而

终于飘零坠地者的感情。”《( 金元明清词选》)钱仲联先生认为:

“杨花词,前代作者已多。要超越前人,并非易事,特别是被张炎

《词源》评为‘压倒古今’的苏轼《水龙吟》一首,更使后人有崔颢

题诗在上头之感。苏词主要融合闺情写,张氏这词则借以寄托

自己的人生感慨,物我一体,表现了鲜明的个性特征,基本上脱

去了苏词的窠El,翻出新意。"《( 清词三百首》)且看其词:

促飘零尽了,何人解,当花看? 正风避重帘,雨回深幕,

云护轻幡。寻他一春伴侣,只断红、相识夕阳间。未忍无声

委地,将低重又飞还。 疏狂情性,算凄凉耐得春阑。便

. 月地和梅,花天伴雪,合称清寒。收将十分春恨,做一天、愁

影绕云山。看取青青池畔,泪痕点点凝斑。

6 8

全词着力展示杨花游转无定、托身无着的形象,可说是“寒

士吼}不才不遇、II,?I沦落境遇的生动描绘和类比。杨花无人理

解,无人赏识,再加上风雨侵袭,其境况是凄凉的,然而它却“未

忍无声委地,将低重又飞还”,依旧不屈不挠、锲而不舍,期待着

凌云直上、翩然高飞。杨花又是清高的,它疏狂且耐得凄凉,就

像那严寒中的梅花,在孤独中显得更加灿烂。全词写得心绪怅

惘而不消沉,在自伤的·I !II@ 隐然有一种欲凌云直上的气势。

《水调歌头.春I赋示杨生子拔》五首在人选和被评议频率

方面超过《木兰花慢·杨花》,它们是皋文词中最引人注目的作

品。谭献认为它们“胸襟学问,酝酿喷薄而出,赋手文心,开倚声

家未有之境’《( 箧中词》)。陈廷焯认为它们“既沉郁,又疏快,最

是高境0‘,\'热肠郁思,若断仍连,全自《风》《、骚》变出”《( 白雨斋

词话》卷四)。何以能获如此热烈的评价呢? 要想评说这五首

词,我们必须首先弄清楚张惠言写这五首词的时间、地点等具体

背景。皋文认识杨子搂是在他赴京应试落第、滞居京师时。其

《赠杨子拔序》日:

某曩在京师,与-7-搂共学于张先生。先生数言子搂可

与适道。先生既归,而某与子搂交益亲,愈悉其性情志气,

相砥 以学 问。

义 日 :

未一年,余别子搂‘而南。其冬,子搂奉其太夫人命,就

婚湖北,过访某于富阳。 ’

从皋文的叙述里,我们可以获得这样几点信息:其一,皋文

认识杨子搂是在京师应试期间,他和子搂的关系是“共学于张先

生,的同学关系,后来在张先生的撮合下,他们“交益亲",成为

“相砥以学问’的朋友。其二,相交不到一年,皋文即离京南归,

客于好友、富阳知县恽敬家。同年冬,杨子搂奉母命就婚湖北,

途经富阳时顺便拜访皋文。客观事实证明,皋文的《水调歌头·

春日赋示杨生子拔》五首词,为创作于他科考落第、滞居京师期

间。作为沉沦红尘、怀才不遇的张惠言和杨子拔,他们的人生都

面临着这样的抉择:在困难和逆境面前,是怨天忧人、自暴自弃

还是正视现实,迎难而上? 是芒角内撑、颓唐放废还是不浮不

躁、圆融消解? 皋文这五首词,即为解答这一人生命题而作,其

中也含有对杨氏的慰勉之意。

那么,在人生逆境面前,皋文又抱何种态度呢? 试读这五首

词中最能体现其情思、胸襟的句子:

其一日“:我有江南铁笛,要倚一枝香雪,吹彻玉城霞。,‘难

道春花开落,又是春风来去,便了却韶华?"并非没有惘怅,春去

春来,韶光空渡过,然而希望未泯,理想未竭,作者要用“江南铁

笛"吹出美妙的人生彩霞。

其二日“:百年复几许? 慷慨一何多! 子当为我击筑,我为

子高歌0 9‘9 6看到浮云过了,又恐堂堂岁月,一掷去如梭。劝子且

秉烛,为驻好春过。"尽管光阴易逝,岁月如梭,我们不必忧往伤

来,重要的是发奋努力,珍惜眼前。

其三日“:肠断江南春思,黏着天涯残梦,剩有首重回。"“迎

得一钩月到,送得三更月去,莺燕不相猜。但莫凭栏久,重露湿

苍台。"夜深人静,对月不眠,孤寂自是难免,然而切勿过度忧愁,

因为“春思"断肠“,重露"伤身,人最重要的是珍爱生命,留得春

山在,不怕没柴烧。

其四日“:今日非昨日,明日复如何?”“名山料理身后,也算

古人愚。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人吾庐。容易众芳

歇,莫听子规呼0 99 66吾庐"是心宅,即主观。“天地"即万物,为客

观。以“中和”的态度来容纳一切“物”所引起的感受,以圆融的

7 0

态度来化解人生所遭遇到的一切烦恼,所以众芳凋谢、子规悲鸣

又和我有何干系呢? 重要的是,在人生的各种诱惑挫折面前,我

们理应有一颗“名山料理身后"的平静心态。

第五首词最被人称道,词云:

长镌 白木柄,剧破一庭寒。三枝两枝生绿,位置小窗

前。要使花颜四面,和著草心千朵,向我十分妍。何必兰与

菊,生意总欣然。 晓来风,夜来雨,晚来烟。是他酿就

春色,又断送流年。便欲诛茅江上,只恐空林衰草,憔悴不

堪怜。歌罢且更酌,与子绕花间。

如果说五首词的要旨是思考人生,劝勉自振不颓,那么这第

五首是归结之篇。关键句子是“诛茅江上"和“空林衰草"。张氏

认为结茅江边、退隐山林有它的益处,但这样隐退的生活恐怕真

的如枯木衰草般的了却一生。话极委婉,意在“进”,不赞许

“退"。张惠言在鼓励杨子拔这位年轻后辈的同时也在鼓励自己

不要在困难和逆境面前气馁,以致白白“断送流年",他认为只要

奋发努力,不屈不挠,迎难而上,那么勤奋和坚韧这柄“白木长

镌"就会斫破困难和逆境这“一庭寒",未来的人生就会像早春的

嫩绿,三枝两枝爬满枝头,灿烂于“小窗前"。如此,我们的人生

就会“生意总欣然"。全词表现的是一种清操自守、积极进取的

胸襟和境界,没有颓丧消沉的气息。

显然《,水调歌头·春日赋示杨生子搂》五首词均为充满了人

生哲理和“寒士"超旷精神的作品,它们为纷扰而矛盾的人生提

出了一个解答的方案,那就是在逆境和困难面前,在人生的诱惑

和喧嚣面前,人们难免有郁闷、有寂寞、有浮躁。然而最好的处

理态度和方法是:潜心自处,慎独以待,以超旷之胸襟,进取之精

神,迎难而上,圆融消解。五首词所揭示的内容、所表露的心绪

7 7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