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要给学生机会
学校每年都有师生对谈,老师为同学做年度评鉴。罗斯老师一丝不苟,教课过程中他为每个学生打分数,回家后做笔记,登记出缺席,记录学习状况,最后会给一个平均分数;每年还为学生做一个表格,有班上排名,也有全校排名。他给的评语总是能抓住每个人的优缺点,一针见血,从这里就可以知道这绝对是一位扎扎实实、平日下足功夫的老师。我还记得,大一第一次的约谈,老师就给了我全班第一名和全校第三名,哇,我受宠若惊!还有一次他对我说:“你很爱比,一直在比‘自己的最好的’。”
有一年我们系的年度展演出“亚当夏娃”,光一支舞,罗斯老师就排了五套阵容(cast),每个人只能跳一场。我问老师为什么这样安排,他给我的答复,将来我若当老师一定会牢牢记住:“如果这是职业舞团,我绝对会找最好的两个卡司来演出,我要呈现舞团最好、最完整的一面;可是今天这是学校,我永远要给学生机会。”
是的,永远要分清楚,学校和舞团是不一样的世界。舞团永远在竞争,永远只有第一名或第二名才能上台;在学校则永远要给学生机会,老师可以严格要求学生,但不能剥夺他们学习的机会。
五年下来,我们对于罗斯老师的现代舞课从来不曾感到厌倦,好像永远学不完似的。至今我依然难忘那些很过瘾的课,跳跳跳,跳到喘得要死的时候,同学们还拼命说:“呵呵呵呵,没关系,再来一次!再来一次!”真的是一种享受。这绝对需要师生双方的互动,而老师带动的成分很大;如果老师踏进教室时就是阴天,闷闷的,学生绝对更闷。
态度决定一切
无论在教室或舞台上,你想要怎么样呈现自己?罗斯老师向我们展现了一种“态度”。直到今天我到学校教课,都还会回想当年老师如何让学生这么尊重他、这么想跟他学习。我认为“态度”是非常重要的,罗斯老师从来不会为了讨学生喜欢而去迎合学生。当一个人非常有实力、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时,就不会随便屈服于外在压力,就可以非常自在。
当时为我们钢琴伴奏的林春香老师,与罗斯老师合作得水乳交融,她的观察是:“罗斯老师教的不只是技术,他更重视生命的内在。这种训练过程,对希望将来成为职业舞者的学生很受用,把自己提到很高的层次。”
的确如此,老师的身教和言教散发出一种魅力,让我看到一位专业舞者的典范,也让我知道外头有一个更大的世界,憧憬油然而生。他经常告诉我们职业舞团的训练有多么多么严格,我就想:“真有这么苦啊?让我来试试看,看看能不能通过考验!”就在大一这年,我认定了自己未来的路——做一名职业舞者;大学五年默默地、一步步地朝目标挪近。
怀抱着一个梦,我上课经常幻想自己是个职业舞者,同学就是舞团团员,我们正在台上表演,前面有灯光打过来,有一种很荣耀的感觉。别人眼里单调重复、枯燥无味的练习动作,于我却有了生命,享受到某种自恋、自在和自由。这种习惯对我日后的职业生涯很有帮助,在台下就能够想象上台如何表现,两者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很多,舞台上的沉稳也是这么训练来的。
罗斯老师鼓励我往外发展,我大二时就想出去念书,但是爸爸不答应,要我先拿到大学文凭再说。大学毕业后,尽管爸爸依然反对,我终究还是踏出了这一大步,独自飞往纽约,追寻我向往已久的职业舞者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