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者的功课,从化一个属于自己的妆开始
学习剧场概念,为观众设身处地着想,就从化妆开始。
从小我就喜爱看歌仔戏和京剧,演员的服装、造型、身段和表情真是有魅力。我记得跟阿公去宜兰公园看野台戏,戏班搭着竹竿棚子,没有什么后台,我只要从舞台底下钻过去,就可以来到后头演员化妆的地方,看到他们上场前如何化妆和打扮穿衣。
这些童年印象让我知道,上了台一张脸怎么化妆最好。大学时期罗斯老师就夸过我,还要我帮同学化妆。或许是我的妆很干净吧,也可能是因为我的脸庞比较大,额头很高,五官并不是那么立体,但越是平面的一张纸反而越好画,越有发挥空间。有趣的是,我进入葛兰姆舞团后,老板曾说:“大家都要学芳宜的妆!”同事说:“她是‘中国京剧妆’(Chinese opera makeup)。”之后我回台湾进入云门舞集,又有人说我是“葛兰姆妆”。其实,两者皆非,我不过就是化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妆吧。
每回表演,我一进剧场就会先到观众席坐下,放眼估量一下舞台的大小、深浅和造型,看看舞台与观众的距离有多远,再来决定我的妆要化多重多浓、要戴多长的假睫毛。有些色调在舞台上是没有用的,比如粉红色、蓝色或绿色,透过舞台灯光后,很难凸显;最漂亮的是黑色、肤色和咖啡色,最能够造就出五官的立体。
舞台妆不能跟着时尚流行走,流行元素往往只是当季刻意制造绚丽的色彩,但舞台与观众的距离太远,那些绚丽是看不到的。假如想在脸上做特殊造型,也要好好考虑,除非像京剧妆那样一大片渐层朱红抹在脸上,那是一门艺术,但若只是多加一条线或洒上一点亮粉,在台上其实很难呈现,有时反而还显脏。
在大舞台和小舞台演出,需要不同的造型和服装设计。小型剧场要求精致,因为观众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你的细部设计;大舞台与观众的距离比较远,舞者要显现大气,就连化妆都要大气。有的时候舞台会“吃”人,有的时候人会“吃”舞台,剧场的概念,观众的感受,都是表演者的功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