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商纣vs夏桀

诗经密码 作者:刘蟾


欲扬先抑、对比的文学手法,在古老的《诗经》中就已经得到了运用。

《大明》主要是赞扬周人几位祖先圣王的,可是开头呢,他们却没有直接赞美自己的祖先,反倒是批评商纣太过暴虐,从而给周人伐纣灭商找到一个合理的理由。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难忱斯,不易维王。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意思是“明显的恩德在下面,煊赫的神灵在天上”。“忱”,意为“信”,“维”就是“为”,“天难忱斯,不易维王”合起来就是“天意不可信(不可捉摸),当王不容易啊”!

所以呢,“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天位本属殷商(纣王),结果殷商无法统驭天下,四方诸侯都不服气。

这第一段就是说商纣继位,殷商的气数已尽,天下一片大乱。言下之意,周人代殷,是天命所加,是顺乎天意的。

经过殷商几百年的盲目迷信,周人开始开化。他们意识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的道理,即老天也是愿意帮助有德行的君王的。而人心向背,就是天意的体现。

周人的这个思想,影响到儒家,再经过儒家的充实和发展,使得儒家思想过分早熟地充满了人文关怀。

《封神演义》一直强调的思想核心就是这个。阐教、截教的众多子弟,无论人神妖怪,是道人还是畜生成精,是俊美还是丑陋,好坏的划分标准,就是看谁在顺天行事,谁在逆天而行!因为西岐的文王、武王德行宽厚,百姓爱戴,所以连老天和神仙都帮他们;商纣残忍无道,百姓背离,所以连妖怪都来捣乱,以加速其灭亡。故凡是帮助西岐的都是好人,帮助商纣的都是坏蛋,都得死。

商纣到底有多坏?

在本书第一章中,已经有过简单介绍。看过电视剧《封神榜》的,更是清楚,说他宠爱妲己,造鹿台、酒池肉林、虿盆,杀比干、商容等,无所不用其极。

但是商纣的这些恶行,越看越眼熟。商纣所犯的种种罪恶,都和夏桀那么类似,我们甚至都有点怀疑,是不是写错了?

这个问题,早就有人注意到了。清末民初的学者夏曾佑,在他的《中国古代史》一书中,就把这个问题详细梳理了一遍,还把夏桀和商纣的恶行一一进行了比较。

夏曾佑一共说了六条。

一、夏桀宠妺喜,商纣宠妲己。

二、夏桀造酒池,可以行舟,有三千人在里面喝酒行乐;商纣造酒池肉林,男女相逐其间,没日没夜胡闹作乐。

三、夏桀造了琼台瑶室,商纣也造倾宫瑶台。

四、夏桀杀忠臣关龙逢,商纣杀忠臣比干。

五、夏桀囚禁商汤,商汤贿赂他得以脱困;商纣囚禁周文王姬昌于羑里,姬昌的儿子伯邑考贿赂他,周文王得以脱困。

六、夏桀自比太阳,商纣自认为受命于天,说“我生不有命在天乎”。

这六条几乎一模一样,只是人物和内容稍稍改换,性质基本完全相同,总结起来为“内宠妃子”“沉湎酒肉”“大兴土木”“拒谏饰非”“收受贿赂”和“信命自大”。这六条,也就是后代指责一个君王不合格的主要内容。我们看看后来的历史,但凡坏的君主,必然不脱这六条的范畴。

这就好比古代儒生提及圣王就是尧、舜、禹、汤、周文王、周武王一样,提及国师就是伊尹、傅说、姜尚、张良一样,他们都是类型化的符号。

总之,商纣是坏蛋,四方诸侯都不喜欢他,天下百姓也都讨厌他。他要是不坏,周人怎么能取而代之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