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百团大战(5)

毛泽东与彭德怀 作者:少华


紧接着发出爱情召唤的是一位来自十里洋场的著名女作家。女作家深深地被彭德怀独特的军人气质和纯朴的农民性格所吸引,一见倾心。彭德怀也和她很谈得来。

“你们什么时候办呀?”敏锐的周恩来玩笑着,想打探彭德怀的内心信息。

“唉,没有那回事!”彭德怀苦笑道。他见有人起误会,便断然停止了与女作家的往来。

转眼一年过去了,彭德怀已届四十。那时,中央为解决八路军高级干部的个人问题,不断举办舞会、运动会、歌咏会、联欢会,创造条件把那些英勇善战的猛将介绍给来延安的女青年。毛泽东、刘少奇、贺龙、林彪、罗瑞卿等一大批将帅都是在这段时间喜结良缘的。

高级将领中还在当“和尚”的只有彭德怀一人。彭德怀的老部下、老战友都为他着急,都有牵线搭桥的心愿,但谁也不敢自告奋勇当红娘。

“请陈赓出马!”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幽默风趣才华横溢的陈赓。

陈赓果然有办法,他别出心裁地组织了一场女子排球赛。赛前找到老首长。

“首长,今天下午咱们机关举行排球赛,你去看一下吗!”

“我没有时间!”彭德怀埋头阅读战报。

“排球赛可有名堂呢!”陈赓故弄玄虚。

“么子名堂?”彭德怀仍旧不抬头。

“嘿,比赛的全是姑娘。”

“姑娘有么子稀奇?你没见过姑娘?”彭德怀冷不防刺了陈赓一下。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陈赓使用“激将法”。“你不去不要紧。人家会说你不关心群众生活,架子大。”

“我有么子架子!去就去。”说完,彭德怀扔下战报就往外走。

排球比赛打得精彩,激烈。

彭德怀看比赛,陈赓看彭德怀。终于,他看出了点倾向。陈赓发现老首长对一个戴眼镜的高个队员很关注,目光在她身上停留的时间绝对超过普通关心的程度。

比赛结束,送走队员后,陈赓趁热打铁:“首长,你看哪位队员打得好?”

“那个戴眼镜的细高个不错。”彭德怀脱口而出。

“她叫浦安修。原是北京师范大学学生,读书期间就入了党,两年前来到延安,现在在陕北公学教书,学问、人品、模样呱呱叫。”

“谁要你介绍这些。”彭德怀虽然佯装生气,却也张着耳朵在细听。

在陈赓的撮合下,两人开始接触。两颗淳朴、真诚的心相互撞击,最后紧紧地贴在了一起。

“我是打柴棍子出身的大老粗,能配得上你这个大学生吗?”一个新雨过后的傍晚,在晚霞倒映的延河旁,彭德怀轻声问道。

蒲安修没有想到坚毅、旷达、爽朗、乐观的副总司令还会有这份胆怯和自卑,一时未说话。

“你为么子不说话?是因为我是大老粗?”彭德怀呼吸有些急促。

“不,我十分仰慕你,愿意和你同甘共苦,相伴此生。”蒲安修白哲秀美的面庞涌起一层醉人的晕红。

1938年10月10日,在李富春的主持下,彭德怀与蒲安修结为夫妇。红三军团老政委滕代远拿出自己一个月的津贴费——5元钱,让炊事班炖了一大盆猪肉,买了一堆红枣花生核桃,邀请三军团几个老部下在彭德怀窑洞聚餐祝贺。“喜筵”吃过之后,老部下道贺告辞,没有人敢闹新房。

新婚三日,彭德怀匆匆赶往前线,稍后蒲安修也随丈夫来到八路军总部,被分配到总部直属队工作,每个星期六才能团聚一次。

彭德怀的爱恋,是典型的将军之恋。军人之爱,既有浓情密意的呢喃,又有性情激烈的口角,还有那不近人情的举动。但是在这有违常理的言行背后却又倾注着多少甘冽的情义!

一次八路军总部在转移时,遭到日军骑兵的袭击,彭德怀和蒲安修被冲散。彭德怀安全撤到新的宿营地,蒲安修不见踪影。

一连几天,彭德怀站在村口,朝远方探望,口里不停地念叨:“我的天,她死了不要紧,可不要落到敌人手里呀!”

蒲安修回来后,听人说起此事,蒲安修气得直哭,骂彭德怀没“良心”。

彭德怀笑着解释:“要说你特殊,就特殊在这个地方。八路军副总司令的老婆,不能当俘虏,否则丢的是八路军的脸!”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