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4)

去往第九王国 作者:彼得·汉德克/著 韩瑞祥/


一本是哥哥在那里的农业技术学校用斯罗维尼亚教学语言写成的笔记本。那个曾经与众不同硕果累累的家乡果园在叙述者的童年记忆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它正是这个笔记本的结晶。因此,在旅途中,这个青年人自然也把这些种植和优化果树指南当成“教育故事”来阅读。在观察这个如今处于“自然凋零”中的果园时,叙述者觉得这个地方“彻底成为一个杰作,一个使人的手得以流传和赞美的形式,具有由别的手可以转化成别的形式的裨益,比如说以文字形式”,并且因此赋予给自己创作的使命:“是的,我将会向你们叙述的!”而另一本则是1895年版德语-斯罗维尼亚语大字典。菲利普仔细地品味着那一个个由哥哥画上标记的词语,越来越觉得斯罗维尼亚语以其“一个词语童话和富有活力的世界图像”成为真正的人性生存的象征,因为在这个民族的语言根源中就找不到“战争”、“屠杀”、“暴力”等词语。出于对杀死哥哥的战争的悲伤和愤怒,菲利普在这里发现了充满人性的生存希望。当他沉思在那最后一个被哥哥打上标记的词语时,他的目光便落在了山边那条条空空如也的山间小道上,觉得它们变成了一行行需要书写的图像。他毅然决然地认识到自己负有叙述的使命,因为“没有这些词语的隐含,这个地球,不管是黑色的,还是红色的,或者是绿色的,便是一片无与伦比的荒漠”。于是,菲利普把这个决定生存的现实经历永远铭刻在心上。

小说第三部分里,叙述者跋山涉水,步行来到位于的里亚斯特海湾高原的卡斯特地区。像坐落着玛雅文化丰碑的自由热带稀疏草原一样,卡斯特地区也开启了其民族的历史,创建了辉煌的文化。那充满神奇的灰岩坑地貌教诲他观察和区别一个个原始图像和本原形式,去发现它们的相互关联。卡斯特风使得他的感官变得敏锐,他在这里发现了“那些毫无用处的东西获得了价值”,并且能够用语言将它们启人深思地关联在一起。旅途中,一个人工开发的、肥沃的大灰岩坑吸引住这位旅行者渴望的目光,向他预示着一个可能的未来,即使发生核灾难,而在他看来,人们也能够在这里找到一个新的开始。显而易见,在叙述者的意识中,历史回忆与现实思考在这里融合成一个理想的生存图像。最后在那所农业学校的教堂墙上,菲利普发现上面刻着哥哥的名字。叙述者寻找失踪哥哥的踪迹之旅在卡斯特地区圆满结束。伴随着叙述,叙述者成功地使哥哥的踪迹付诸于文字,让回忆成为现实的一面镜子。

“叙述,没有什么更现实的东西比得上你,没有什么更公正的东西比得上你,你是我最神圣的东西。”因为“叙述的阳光,永远会普照在那只有伴随着生命的最后一息才能够被摧毁的第九王国之上”。叙述者结尾对叙述的无比赞颂深切地体现了这部小说重现历史经历的叙事意图之所在。可以说,小说《去往第九王国》的叙述在回忆历史和反思现实的交织中或多或少地蒙上了乌托邦色彩,渗透了作者对人性生存的美好渴望。

我们选编出版汉德克的作品,意在能够不断地给读者带来另一番阅读的感受和愉悦,并从中有所受益。但由于我们水平有限,选编和翻译疏漏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韩瑞祥

2013年3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