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再做大人物(2)

当教育界群星闪耀时 作者:赵婕 刘杨


教育与救国

梅贻琦在清华大学时期,还发展了清华的工程科学教育。1932年2月,梅贻琦宣布清华向工程科学发展的计划。6月,清华工学院成立,下设机械、电机、土木三系,梅贻琦亲自任院长。之后清华又陆续建立了机械工程馆等一系列工学教学场所,添置新教学设备,广聘优秀工程学教师。梅贻琦在培养工程人才时还注重“通识教育”,工程学的基本知识学生都要学习了解。

梅贻琦执掌清华时期,正是日本大局侵略中国的时候。在“九?一八事变”一周年纪念会上,梅贻琦公开演说,表达了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的失望。他号召学生不忘国耻,但也告诫学生不要脱离学习盲目参加救亡运动,救国不单凭一腔热血,也不是一天能够完成的事情,作为学生,要学业有成,在将来才能为国家服务。

西南联大三君子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清华与北大、南开三校南迁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后南京陷落,武汉告急,长沙的形势也岌岌可危。为了将大学继续办下去,三校历经68天,徒步行走3500里,从长沙迁往昆明,堪称教育史上的奇迹。1938年5月4日,西南联大在昆明正式开学。

西南联大创办时,张伯苓、蒋梦麟与梅贻琦三人共同出任校务委员会主席。三位校长彼此信任,不争名利,十分团结。张伯苓与蒋梦麟在重庆各有事务,梅贻琦又在三人当中年龄最小,自然要多出一份力。张伯苓和蒋梦麟也对梅贻琦很放心,公推梅贻琦主持校务。张伯苓曾对蒋梦麟说:“我的表,你带着。”意为让蒋梦麟作自己的代表;而蒋梦麟对梅贻琦说:“联大校务还请月涵先生多负责。”还戏言称“在联大,我不管就是管。”所以西南联合大学的校务主要由梅贻琦负责。

停课赏雨

西南联大在梅贻琦的掌舵之下,教授会被延续下来。梅贻琦同时强调民主治校,西南联大没有那种“官本位”的作风,教职人员一律称“先生”,每一位先生都是学校的主人,都要对学生负责,都要为学校的发展出一份力。

西南联大办学资金拮据,有着全世界最破的校长办公室——一间铁皮顶土屋。学校的宿舍与教室简陋之极,下雨天就会漏雨。有一次下暴雨,漏雨声大过讲课声,教授无奈下令全体学生“停课赏雨”。学校食堂有桌无凳,师生只能站着吃饭。梅贻琦一上任就把配车作为学校公用,自己办事则步行。由于忙于公事,梅贻琦有时会忽视家里的情况,在家中无米下炊的时候,夫人韩月华就独自对付。

日本飞机经常盘旋在昆明上空进行轰炸,为了躲避空袭,警报一响,全体师生便要集体“躲警报”。当时有学生不愿意躲警报,说日本飞机投下的炸弹就像天上落下来的鸟屎,那么多鸟在天上拉屎,也没见落到谁的头上。还有学生说,躲来躲去显得不够英雄。梅贻琦劝说道:“鸟是没有目的拉屎的,所以往往拉不到人的头上;日本飞机是有目的投弹的,所以每次都炸塌房屋炸伤人。难道你们非等炸伤才算英雄,非等炸死了才算从容就义?所以,你们以后一定要躲警报,把躲警报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