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 什么是“通灵者”?(1)

通灵者 作者:唐朝晖


耿占春

翻开《通灵者》读上几页,不由得要问这个文本是什么,它是一部简约化的小说、独具一格的散文、还是圣琼佩斯那样像热带植物一样语言繁茂的诗篇?这是一个充满魅力的疑惑,就像罗兰巴特晚年在法兰西学院最后的课程名为“小说的准备”那样令人迷惑,小说一词似乎是一个有意误用的概念,意味着一种文体的自由,一种起源上微不足道的话语,是每次写作都必须重新加以界定的话语形式。唐朝晖的《通灵者》就像是这样一部“解体的小说”。其中的《中国瓷》中这样叙述着:“亲人的遗物在那个时代化为乌有。”似乎朝晖在通过“心灵的密码和暗语”,对一个充满遗物的生活世界进行钩沉式的叙述,但他的话语又是如此简洁,一节之下只有几行,有时仅有一句话——

小镇的婚礼在一个特殊的建筑物里举行。

接下来就再没有对小镇婚礼的描述,他诉诸一种富有经验的阅读,充分信任想象力,似乎读者就是那个“通灵者”。事实上唐朝晖并没有把生活情境的连续性再现作为叙述目标,他对生活与记忆的回顾比民间故事的节奏跳动得更为迅速:

七十年代,五岁。从茅屋里出来,已是中年。

事情、青草,绿在脚边。

不可忘记的石头,希望坐下来。

父亲说,事情就发生在昨天。

似乎唐朝晖准备在《中国瓷》里为我们极简约地讲述“一部村庄史”,或以“心灵的密码”编织一部个人的成长史,然而他却又写道:“请习惯听故事的人走开,这里没有故事,只有生命的回音。”有许多生活的碎片,充满偶然性的瞬间。

随着朝晖的描述,我们会渐渐地明白期待中的“小说”在深入“诗”的观念。解体的小说几乎就是对诗的一种追寻:“诗”,如巴特所说:等于“在一个野蛮的世界中实践微妙”。

下雪的早晨,父母还在睡眠中,我的脚踏进雪里,踩碎一片片雪花,声音清晰,整个山和田地都在安静地与我说话,我知道自己还是拥有一点东西的人。

诗意味着一个人突然摆脱了不在场,将惯有的怀疑和确然的信念呈现在世界为之震颤的瞬间。诗对世界的赞同来自于某个已成为秘密的瞬间。这是另一种对生活世界的对抗:不是通过纯粹的否定性,而是一种在话语中实践微妙的勇气。对朝晖而言,诗意味着一次救赎文学叙述的机会。朝晖写到:

夜里的一滴水,一朵花,小镇醒来。

沿着她微微的呼吸声,走进她的掌心和指尖桥。

这是世界充满魔魅的时刻。有着“掌心和指尖桥”的小镇或许仅仅存在于语言的微观风景中。这里首先是对语言的爱,朝晖说:“一个词语拯救一个时代。”诗是在微末的生活意义受到偶然昭示和流变的威胁时刻的一种“拯救”行为。在意义的生灭之间,在生命的死生之际。诗是对流变中的意义涌流现象的一种微妙的瞬间封存。一种打开式的封存,将之封存在一个同样脆弱的话语瞬间。《通灵者》中有许多这样的瞬间在闪烁:

没人,沙子和风。

细细的沙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