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阮籍:旷野的沉默(6)

江湖有酒 庙堂有梦 作者:谢青桐


阮籍的啸声数百步之外都能听到。有一天苏门山里忽然来了一位真人,樵夫们都在议论这件事。阮籍也去观看,见这个人盘腿坐在岩石旁边,阮籍就爬上山凑过去,双腿伸直坐在他对面。阮籍说起古代的事情,上至黄帝、炎帝的清静无为之道,下到夏、商、周三代圣君的仁政,并拿这些事情向他请教,这个人只是昂着头不予理睬。阮籍又谈起儒家的入世学说以及道家的栖神导气的方法,以此来观察他,这个人还是和刚才一样,凝神不动。阮籍于是对着他长啸。过了很长时间,这个人才说:“你再来。”阮籍再一次长啸。后来阮籍没了兴致就下山了,走到半山腰,听到上面传来悠长的声音,像是有几个乐队在演奏,山谷中都发出回音。他回头一看,正是刚才那个人在长啸。这位真人,成了他《大人先生传》的创作灵感。在回来的路上,阮籍一直若有所思。当晚,他早早便关上了自己步兵校尉府的大门,也不喝酒,伏案沉思默想了一会儿,提笔疾书,写成流传至今的《大人先生传》。

阮籍在《大人先生传》中塑造的“大人先生”,寄寓着他的人格理想,表现出浓厚的道家思想,可看出他对于“至德之世”的无限向往。大人先生追求的理想社会顺应自然,纯真朴实。大人先生“以万里为一步,以千岁为一朝。行不赴而居不处,求乎大道而无所寓……乃与造物同体,天地并生,逍遥浮世,与道俱成……”这位飘摇于天地之外的“大人先生”,将那些拘泥于名教、自以为是的势利小人讥为“虱”,予以辛辣的嘲笑与痛斥。

“太初何如?无后无先。莫究其极,谁识其根”,这就是阮籍痛苦与迷茫的形而上根源。然而,沉静下来,“大人先生”便开始冥想他的理想世界:没有君臣之别,没有强弱之分,大家都能顺其自然,尽其天年。阮籍理想的“至德之世”中的审美人格表现为无限自由、精神超脱、飘然世外、游心虚无、齐物逍遥的特征。这是一篇发挥庄子自由、逍遥思想的名文。阮籍把自己的精神追求和人生理想寄托在“大人先生”的身上,通过“大人先生”同君子、隐者和采薪者三人之间的对话,充分表达了他的“齐万物”、“泯生死”的精神境界,为自己的灵魂找到了一块独立于人世的栖息之地。

时代和人生重新塑造了他,竹林名士朋友们影响了他,阮籍的玄学由老学转向庄学,是与正始玄学不同的另一种玄学思想流派。《达庄论》和《大人先生传》是阮籍最重要的两篇哲学著作。就思想倾向看,不仅与他早些年的《乐论》、《通易论》所提倡的儒家价值不同,而且也与后来的《通老论》中调和儒道关系、倡导儒道合流的观念迥异。在《达庄论》和《大人先生传》这两篇著作中,阮籍对仁义礼法这一套伦理规范和君臣之分、尊卑之别这一套等级制度,采取了完全贬斥和否定的激烈态度,试图通过“齐物”的方式而超越一切差别,摆脱现实的一切羁绊,追求一种主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或逍遥,表现出一种浓重的庄学精神。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