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两把宝刀背后的营销学演义(2)

《水浒传》里的经济学 作者:王法争


杨志卖刀是因为穷途末路,“只有祖上留下这口宝刀,从来跟着洒家,如今事急无措,只得拿去街上货卖得千百贯钱钞,好做盘缠,投往他处安身。”杨志的卖法表面上与上文中大汉差不多,“当日将了宝刀,插了草标儿,上市去卖”。走到马行街内,立了两个时辰,并无一个人问。为什么?因为既不吆喝,又不演示,没有人知道他的货到底好在哪里。接下来,杨志遇到了他的第一位询价的买主——牛二。这牛二是个“满城人见那厮来都躲”的泼皮,当然不是潜在消费者。牛二问:“你这刀要卖几钱?”杨志道:“祖上留下宝刀,要卖三千贯。”牛二喝道:“甚么鸟刀,要卖许多钱!我三十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你的鸟刀有甚好处,叫做宝刀!”杨志道:“洒家的须不是店上卖的白铁刀,这是宝刀。”牛二道:“怎的唤做宝刀?”杨志道:“第一件,砍铜剁铁,刀口不卷;第二件,吹毛得过;第三件,杀人刀上没血。”牛二道:“你敢剁铜钱么?”杨志道:“你便将来剁与你看。”接下来,杨志这个“推销界新人”面对这个泼皮开始进行了一番产品演示,由于对方毫无购买意向,自然无法成交。

同样都是家传宝刀,同样开价三千贯,林冲买刀看上去就是一桩顺理成章的买卖,杨志卖刀却怎么看都不是那么回事。原因何在?因为杨志不是一个合格的经营者和推销员。根据经典定义,市场营销学中的市场是指具有特定的需求或欲望,而且愿意并能够通过交换来满足这种需要和欲望的全部潜在顾客。具体到宝刀这种商品而言,林冲就是一个标准的“潜在顾客”,宝刀对其而言可以达到效用最大化。实际上也是如此,拿着宝刀回到家后,林冲当晚不落手看了一晚,夜间挂在壁上。未等天明,又去看那刀。而杨志却拿着宝刀对牛二使劲,那泼皮怎么知道这宝刀的妙处,从他说的“我三十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那句话里就能听出端倪。杨志的推销不能成功不说,还惹了人命官司,原因就在于,他没有能力分辨出谁是有可能购买产品或接受服务的准顾客,而是对一个非目标顾客施展那些营销本领,结果只能是不出意外地大相径庭。

说到这里,我们也不妨记住营销专家们的口头禅:没有错误的商品,只有错误的推销方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