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闹剧冲动与语言的暴动(1)

外省笔记:20世纪河南文学 作者:梁鸿


四、闹剧冲动与语言的暴动

阅读刘震云的小说,扑面而来的首先是嘈杂、热闹、响亮的语言,小刘儿、瞎鹿、孬舅、小麻子、小蛤蟆,一个个出语惊人,放荡怪诞,没有节制,东拉西扯,天上地下,古代现代,无不为我所用,东抡西侃中透露着聪明、油滑、戏谑和对语言规则背后的固定文化含义的否定性和解构性。语言在刘震云这里已经不仅仅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意思,而是在最大限度地生发自己的意义。它跳出来自己言说,滔滔不绝,越说越多,越说越让人迷惑,到最后,成为“一腔废话”,一个个意义的轮回和一场场闹剧。这种意义的逆转使刘震云小说充满强烈的闹剧冲动,这种闹剧冲动不仅指他小说语言自身的倾向,也包括小说中处处存在的闹剧场景,同时,它也可看作刘震云对人类普遍存在状态的哲学意识。

看《故乡相处流传》中屁声连天、长着脚气的曹操,不由得想起元杂剧《高祖还乡》中对高祖刘邦的描写。作者以一个无知乡邻的眼睛,看皇帝和他的威仪,结果出现了意料不到的滑稽效果,从而使“高祖还乡”成了一场闹剧和滑稽剧。《故乡相处流传》一开始就放弃了“曹操”背后的我们所熟知的历史文化含义,而是把他放进一个新的语言环境中,从一个新的生存情境重新叙述、塑造他的形象,把历史场景置于农村的生活情境之中,从民间意识来观看、叙述历史和历史人物。于是,曹丞相不再是个“大奸臣、大英雄”,而是一个爱放屁有脚气爱玩女人的无赖,我们且听曹操如何训话:

在一次曹府内阁会议上,丞相一边“吭哧”地放屁,一边在讲台上走,一边手里玩着健身球说:“活着还是死去,交战还是不交战,妈拉个X,成问题了哩。有的说可以交战,有的说可以不要交战。哪到底交战交战还是不交战,这鸡巴延津成事了哩。交战不交战,是个骨气问题;交战不交战,现在又有什么意义了呢?真为一个小X寡妇去吗?那是希腊,那是罗马,这这里是中国。这不符合中国国情哩。有道是,能屈能伸是条龙,一根筋到底是条虫。”……

《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著名疑问,《荷马史诗》中特洛伊战争的影射,当代中国的官方话语、民间俗语、河南方言、脏话、正统的非正统的、严肃的戏谑的,几种不同文化含义的语言形式结合在一起,被讽刺性地戏仿,带有很大的游戏和调侃意味,从而形成了话语的多声部和狂欢化场面。文化话语的严肃性和深刻性被拆解成为“平面模式”,官方话语的权威性和教谕性被混淆变得意义不明语焉不详,尤其是其中已经固化了的意义都被打乱。拒绝崇高、庄严、悲剧,拒绝统一的修辞方式和约定俗成的语言文化意义的使用,这正是闹剧的传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