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约克纳帕塔法 2

双重火焰 作者:赵柏田


一个人可以做一流的小说家,为什么还要做那种纽孔里插一朵小黄花的三流的唯美主义诗人呢?这个从诗歌到小说的转折开端或许是与舍伍德·安德森的友谊有关(他在不多的几个月里,帮助福克纳确立了在小说上的信心和抱负),但更多的是与他的经验、与他童年时听到的传说和故事有关。早期的小说《亚伯拉罕父亲》里包含着他的斯诺普斯家世小说的萌芽,《沙多利斯》里他开始运用地区和家族的传说。而他的第一部伟大的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里回溯了早年他的家庭的结构和他自己人生初年的回忆。当他回复到他早年的口头叙事文学的传统时,也退回到了包括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的著作在内的欧洲小说的传统,这种影响表现在:他开始有意识地探索想像力对生活所起的作用。语言的作用,以及自觉地寻找小说和现实之间的可能关系。从我们对他事业的观察,他对小说的理解显然是宽泛的,经验和传统的双重驱动,使他既是一个坚定的现实主义者,又是一个坚定的现代派。但即使他意识到小说是他合适的手段,他还是神往着诗歌,在他眼里,诗歌处理的事情是那样的“纯粹和深奥”—“诗歌处理的是普遍性的事物”,而小说家—他认为—“处理的是自己的传统”。

进入福克纳的小说世界好像是在进行一场疲惫的旅行。它就像是生活本身,你不仅仅观察它们,也在吸收它们,回忆它们,生活在它们里面。在这个世界里,人物的意识总是要落后于行动,我们看着小说中的人物几乎有点盲目地动来动去,好半天我们才会发现小说家真正的意图。还有,一些人物出场了好久,我们才会发现,我们禁不住会埋怨小说家为什么事先不作一个交代。他在小说里流露的对读者的古怪态度(冷漠,轻微的不信任感)使我们不禁要怀疑他是不是在为公众写故事,从小说里显露出的福克纳的面孔,有时更像一个沉浸在自己想像的世界里自说自话的孩子(一个天才?)。他固执,自信,对故事的去向和人物的来去成竹在胸,这或许只是因为,他所有的小说就是一个小说,他的每一本书都是同一个生命图景的一个部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