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陶渊明:扔官帽,辗转乞讨(1)

先贤与中国 作者:刘小川


陶渊明:扔官帽,辗转乞讨

陶渊明是东晋大贤,古代真性情的总代表,几乎影响了后世所有的读书人。

陶渊明是晋初大将军陶侃的重孙,其父陶逸做过太守。乱世家道中落,他一生四次求官,“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最后一次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今属江西)县令。他是庄子般逍遥的人,“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逍遥归逍遥,却要养家糊口。陶潜的妻子翟氏生了四个儿子,加上前妻生的长子陶俨。五个吃长饭的,刚吃过饭又想吃,总是嚷嚷肚子饿,半夜饥叫。幼子还在地上爬,嗷嗷待哺,长子、次子挑水劈柴煮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老三不念书,大白天歪靠土墙睡觉,“宰予昼寝,朽木不可雕也”(《论语》)。这个老三,醒来就要吃梨吞枣……

五柳先生当县令,把官帽挂在官厅的青砖墙上,裹一个滤酒的葛布头巾,赤脚走田埂,格外关心农事,与臭汗淋漓的劳动者打成一片,像笔者熟悉的1970年代的干部们。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苏东坡对此二句崇拜得五体投地:“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陶诗一百零九首,苏轼篇篇唱和……

五月里麦田刮着风,陶渊明的大脚板丈量着大大小小的村落,访贫问苦,吃糙米饭狼吞虎咽,喝农家的浊酒脸蛋儿通红。州官来找他,常苦于费周折,找到他又担心他身上的虱子跳过来。上级想吃下级的酒肉饭,听下级的奉承话,别处行,彭泽县可行不通。大官和小官议论陶渊明,没几句好话。

东晋百余年,官场风气大坏,老爷派头的官和孙子模样的官十有八九,陶渊明叹曰:“真风告逝,大伪斯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